脱贫攻坚探索与实践
——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丽江脱贫攻坚
2019-01-13白静
白静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云南 丽江 674100)
2019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定下了年内实现130万贫困人口净脱贫、3000个贫困村出列、31个贫困县摘帽,巩固现阶段脱贫成效,为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在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丽江市也将全市剩余的宁蒗、永胜两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列入了年内脱贫计划。面对这一艰巨的扶贫任务,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扶贫措施的同时,丽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建立具有当地特色且实施差异化发展的农村旅游合作社,充分发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提高“非遗”产品带动乡村创业就业的品质,为进一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乡村微观主体活力、巩固现有脱贫成效、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深入调研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加强统筹规划力度
丽江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无需赘言,旅游业作为丽江的支柱产业,对丽江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引领作用。2018年,丽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643.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998.45亿元人民币,在充分发掘现已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继续实行旅游品质提升的过程中,开辟乡村旅游市场,构建具有丽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成为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丽江构建新型全域旅游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更是推进全市脱贫攻坚的新动能。丽江贫困乡镇不仅拥有保存完整的绿色生态环境,同时保存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方面有独特的集群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上也有众多特色资源。要开发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的本土旅游文化资源,首先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全市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了解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充分研究其潜在的经济转化价值,对其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效能进行充分评估。其次,在规划全市乡村旅游产业时,要注重差异化发展布局,注重其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间的有效衔接,注重其对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注重乡村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均衡发展,要特别关注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利用方式,探索乡村旅游与当地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模式。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具有丽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二、集中力量建立乡村旅游示范区,带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11年以来我国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了1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仅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数量就已超过28亿人次,收入超过7400亿元,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的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17.5%,旅游扶贫成为脱贫攻坚新动能,为工业基础及实体经济发展薄弱但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提供了脱贫攻坚新路径。丽江市各贫困乡镇拥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
要充分结合我市“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和玉龙县“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两带三网一提升”战略规划,结合省政府发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我市乡村旅游进行差异化发展布局,对旅游文化资源集中的乡镇村进行重点扶持,建立乡村旅游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优质旅游资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化运营管理,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市脱贫攻坚质量,巩固现阶段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促进了我市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在依靠单一农业产业实现脱贫目标,建构起贫困地区多元化的产业增收体系。在建立乡村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当地村民自身发展动力,激发乡村微观主体活力。在政府投入并引导乡村旅游示范区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重视当地农旅合作社平台的建立,重视乡村既有产业与旅游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科学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实现乡村内部资源的良性循环。既要构建多元化的资源投入渠道又要保障农旅产业利益的合理分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三、大力开发乡村文物资源及“非遗”资源,提升全市乡村旅游品质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对文物合理利用模式的创新思维,将文物利用拓展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扶贫攻坚等领域,全市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依托文化遗产价值的新型文物利用模式,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同时梳理乡村自身历史发展轨迹,书写好自己的村志乡志,构建新时代文化乡村价值体系。全市要充分结合《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和《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实质内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取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有经济价值的乡村“非遗”和传统手工艺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当地实际,采取政府主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对口援建、建立合作社等方式,构建“非遗”扶贫产业链。其次,要将“非遗”+扶贫模式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打造沉浸式“非遗”旅游,强调参与感与深度体验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构建多元化乡村旅游格局。对全市乡村文物资源和“非遗”资源充分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提升丽江乡村旅游品质,构建差异化农旅格局,促进脱贫攻坚。同时也对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的善治乡村提供了传统历史文化的支撑,对构建新时代乡村价值体系实现乡村振兴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