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2019-01-13王凌云
王凌云
(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历史背景下,更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心灵,使大学生树立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所以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拓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渠道
(一)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当代社会发展状态为背景,兼顾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合理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潜在的方式影响推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具有导向性,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第二,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特点。第三,整合、纠正、巩固,使教育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1。这也充分说明国家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第四,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更好学习历史的一个过程,要积极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学习历史而入手,更加系统的梳理中国历史上的实践。
(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可以从“硬件”文化和“软件”文化两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加强校园硬件文化建设。通过营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环境,高校可以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校园内传播,使大学生以浸润的方式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潜移默化之中建立对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在校园设计制作先贤雕像,教学楼内张贴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可以直接传达给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组织高校宣传部门在教室,图书馆,餐馆等主要场所设立宣传栏目等并按时及时定时更新内容等一些方式来进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加强校园“软件”文化建设。例如:运用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诗词歌剧作为高校的校风、校训、校徽、校歌等进行高校“软件”文化建设。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来说主要在教室里,由教育工作者进行一系列的说教,尽管有些教育工作者能够绘声绘色地来讲解,但基本以说教为主,难免会枯燥无味,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以及反感。因此,要注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课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更要注重社会实践,积极地开展丰富的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外活动。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保障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三方面支持,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
(一)在家庭教育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教育工作者在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作业的时候,可以更加灵活,不拘泥于写文章等文字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带给自己家人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并让家长来提供反馈;其次,学校可定期向家长进行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时刻关注家庭教育的变化,鼓励家庭与学生共同学习;最后可以请家长一起来参与学习,可以通过邮寄纸质书籍的学习方式,也可通过线上APP学习方式以及网络学习方式等等。
(二)以家风家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家庭教育对我们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家教、家训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家庭对人的道德教育方面尤为重要,古代的家训不仅是传统文化中道德认知和道德智慧的浓缩的体现,而且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训是对一个家庭或家族规范和文化的总结,是对整个家族人员的行为规范。一般而言,家风家训的着重点在于和谐、美德、诚信、节俭等方面展开,对晚辈和后人进行为人处世方面的培养。经过历史的沉淀,家风家训对家庭和家族而言意义重大。传统意义上的家风家训在当下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并不常见,但是在古代却对家庭和家族的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当下我们在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舆论引导,而对于家风家训的作用却关注的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基于时代变化对我们思想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教育促使家长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子女的成绩之上,而忽略了子女的道德教育,甚至是精神层面的各种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