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构建途径
2019-01-13郝艳丽
郝艳丽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学区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450)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人。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应该考虑自己还要向学生学习什么,应该怎么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师生平等交往共事,不被老师的权威束缚个性的发展,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为使课堂中师生的交往成为具有独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互动
互动通常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中的双方是互为主体的;互动的目的在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然而,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又是怎样的一种互动呢?《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过程。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改变了以前课堂上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强调老师与学生自主活动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是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氛围互动、思维互动、教学过程的互动等。
二、营造和谐氛围
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应是和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师生的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有赖于建立在师生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很有个性的学生。这需要师生长期培养感情,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就应该不耻下问,因为教师作为个体,在庞大的学生群体面前,只是一份子,在我的课堂,学生有时可能会成为我的老师,而我也有可能成为课堂上的学生,课堂已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发展,表达自己的心声,倾听内心个人情感的天地。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老师",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教学中,师生才会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
首先是时间。要求教师给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包括阅读、思考、提问、练习、讨论等各种形式。其次是空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课堂上,主要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交流、学生当小老师或情景表演等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而且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小组和全班讨论学习中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样,学生才能悟出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规律。
四、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时,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会经常与那些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善于交流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对与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或学困生关注较少,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利于师生互动,甚至会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障碍。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见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更大的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只有教师真正关注这样的学生,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交流中多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敢说、善于说。这样有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
五、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时,便会有很多质疑。我们把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看做是一个教学过程。首先是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步入学习和探究过程。其次让学生敢于质疑,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鼓励每一个孩子敢问。最后是解决质疑,我们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哪些"疑"提得有价值,并正确解答这些有价值的"疑",学生的质疑实质是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倾听,捕捉课堂教学的敏感信息,扑捉新的资源,并及时处理和利用,作出判断,进行归纳。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和教师倾听水平的加强是构建新型课堂师生关系的关键。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构建,需要教学互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地、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积极作用,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这也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