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
2019-01-13王云霞
王云霞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郝庄镇郝庄学区郝庄中心小学,河北 邢台 054301)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阻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是最为凸显的问题之一。知恩图报是我国传统美德,也是传统文化精髓的部分。农村小学生在成长之路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其对感恩文化的理解还比较单薄,经过调查可知:虽然农村小学生感恩文化良好,但缺少学校的关心、父母的陪伴以及社区的正确引导,导致其在言行上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农村小学感恩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度不够。
无论是在学校方面,还是在家庭以及社区方面,对于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视度都不高。政府部分对于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一些教育事业单位没有给予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比较落后,导致当地政府在经济条件上和物质基础上较差,学生涉足感恩教育机会较少。在学术方面,学校对于感恩教育也没有提升重视度,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未来,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学生缺少有效的教育引导,导致一些学生思想出现偏差[1]。
(二)缺少感恩教育理念。
传统感恩教育理念是: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懂得感恩。此种教育方式只是存在于表面,没有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引导作用。感恩教育应当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受恩、知恩、感恩、报恩是开展感恩教育的基础。在传统感恩教育中,大多数只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没有在实践上多多引导,导致教育缺少说服力。
(三)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形式十分单一,大多是以合唱、谐星为主,缺少教育实践性,且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导致感恩教育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农村小学感恩教育施行策略
(一)学校应当改善教育措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
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学校应当合理的投入教育资金,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学校可以开设寄宿制管理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及安全等角度出发,全方位管理。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努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农村小学生缺少父母关爱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保障,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二)家长应积极配合感恩活动开展,为感恩教育奠定基础。
学校应定期开展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如:父亲节或母亲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为父母制作贺卡,或者打电话感恩等,从学生生活入手,与此同时,家长应积极的配合感恩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感恩举动表示肯定和认可,鼓励学生加强自身管理,在学习和生活中,以礼相待他人。家长也需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所话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行为引导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应在生活中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加强感恩教育[2]。
(三)社区应加强对感恩教育活动的支持,为感恩教育提供硬件条件。
社区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政府沟通协调,对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经济支持和物质支持,保障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能够宽容待人、理解他人。对于农村学生,很多时从小独立长大,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其渴望得到各界的关心。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定期走访,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及学习情况,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困惑,感化他们,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學校应当开展更多的感恩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家长,感恩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长也应当积极的配合感恩活动,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正确引导学生;社区应当给予感恩教育更多的经济支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动态,提升感恩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感恩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生对感恩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