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外的应用探讨
2019-01-13黎杰珊
黎杰珊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广东 广州 511400)
微课,是指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内容短小,但有明确教学目的,围绕某一知识点或重、难点进行讲解的视频或音频。微课虽然短小,却具有资源丰富、情境真实、传播简单、应用方便和交互性强的特点。
微课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结合,有其优越性。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高,但课时紧张,同时学情差异明显。微课的兴起与推广,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优质微课资源在网络上共享量的累积,能减轻教师重复制作的负担,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两个时空,一个是课堂内,一个是课堂外。目前对微课在课堂内的应用探究比较多。但课堂内的微课运用起来,常常容易弱化为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这就失去了微课本身利于差异化学习的优势。微课和课件是两码事情,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课件是帮助老师讲课的,是以教师为中心1[1]。假如课堂内的微课只能扮演教学课件的角色,那么课堂外的微课则更能体现其特点与优势。
一、课外微课用于基础性知识的整合
高中地理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繁多,与其他课程相比,系统性较弱,知识零散的特点十分突出。而微课正因为具有短小的特点,十分适合围绕某一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如《地理必修I》中水循环的内容,难度虽然不大,但学生容易混淆水循环的“环节”与“类型”的内涵。利用微课,先图文并茂展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后提出疑问“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黄河水真的不能回到陆地内吗?”,接着以简易图的形式动态逐一展示水循环的环节。在这幅图的基础上,再叠加展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三种类型,学生就能明确区分上文所提到的两个概念。
针对上述的基础性知识所制作的微课,不仅可在课后用于复习、解疑,还可用于课前预习。广州市番禺区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课前先预习基础性、常识性的内容,课堂上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内容短小、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微课,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前研学效率,又能推动课堂内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课外微课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外,学生脱离了老师和课堂后,受限于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要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存在较大难度。因此,课外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效果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而微课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通过“看微课复习——做作业——遇到问题,重复看微课——疑惑位置暂停、后退、重新播放——顺利完成作业”这一流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按自己的进度、需求来控制学习的速度,培养自学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昆明准静止锋”前,老师可先准备一个微课:以昆明“四季如春”与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的天气差异创设真实情景,并提出探究其原因的任务。学生进行正式解答前,微课先回顾“锋”的基础知识点,提出问题“降水往往出现在冷、暖哪一侧的气团中?为什么?”。学生暂停或继续播放微课,验证答案。然后微课呈现云贵高原地形图、昆明与贵阳位置图、三圈环流低纬度高空风向简图、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气压中心及风向图等素材,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链、任务链:①判断受亚洲高压影响下云贵高原冬季的风向及气团性质;②判断低纬高空的偏西风遇到高大的青藏高原后,风向发生什么变化;③判断高空偏西风分流后的南侧支流的风向及气团性质;④判断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是否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有关。
学生利用上述微课学习时,既需要运用云贵高原地形图、锋面原理图获取显性信息,又需要结合地形与两城市的位置图,获取昆明、贵阳地势差异的隐性信息,还需比较不同类型的准静止锋的成因差异,因此对学生的“获取信息”“地理过程的演绎”“区域差异的比较与概括”等多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课堂受课时限制,一般侧重于整体授课,而个性化辅导又耗时耗力。若课后利用微课,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与巩固,既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继续提高专业水平,又有利于学生的针对性学习。而在这微课的链条式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解决知识问题,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解释真实情景下的地理问题等能力。
三、课外微课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不仅局限于课堂。大量外来信息的涌入,不仅对学生处理繁复信息、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老师走下了“知识权威者”的神坛,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卸下“人生导师”的任务。
老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情感的熏陶,还可在课后的微课中,为学生提供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沃土。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II》“产业转移”时,可插播“日本优衣库产业发展史”的视频,以案例拉近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导学生指出中国企业可借鉴的做法。又如在学习《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时,可截取中国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的科考片中的部分片段,不仅能高效地增加学生的见闻,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课外微课由于时空使用的自由度更大,因此老师能提供比课堂更多的基础型或提高型的微课资源给学生,受益面更加广。
四、结束语
微课发展历史虽短,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对地理教学也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录课设备的完善与简化,以及优质微课资源的共享与积累,微课的优势将逐渐凸显。
而微课应用在地理课堂外,能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并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明显的作用与优势。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微课的推广能更好地适应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