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互联网+”与微课时代
2019-01-13赵立龙
赵立龙
(承德市兴隆县平安堡中学,河北 承德 067300)
一、微课流行的原因
面对“互联网+”的概念,各界对这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解读。那么简单的把实体课堂的过程以录像的方式投放于网络,就能被称为“互联网+教学”么?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互联网+微课是一项具体而又有一定技术要求的教学手段。
首先,目前我们处于了一个信息交错纵横的时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越来越琐碎化,人们的时间被分割的十分细碎,在这个社会风气下,人们对一件事的关注不可能那么长。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注意力十分钟定律”他认为,只有在学习的前十分钟,人们的注意力是最为集中的状态,并且学习效率最高。在那之后,就会出现明显的倦怠,热情消退,对于什么内容都不想仔细看下去。这为我们微课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选择新颖和创造性丰富等特点,吸引了学生的关注。
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网络、智能通讯等工具的出现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人们更有可能通过这些移动和智能终端获得知识并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时,微课应运而生。可以说,微课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今后社会大方向下学习形式的变型。
二、微课的定义
随着微课的普及,各种专家学者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有一段时间,微课的各种版本概念充满了网络,令人眼花缭乱,无所信从。然而,笔者还是更倾向于黎加厚教授的概念。即”微课是指在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一个优秀的微课视频,其自身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短小精悍。短指微课视频时长短,仅仅需要8-10分钟即可;小指的是视频资源容量小,视频切入点小,一个微课只能涉及少量知识点;精是指微课的内容是所选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精炼,不可冗长复杂;悍是指其实用性强,能够满足大众化教学,应用广泛。虽然微课短小,但它应该很完整,笔者认为微课程必须是一个独立主题,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作品。
三、微课所带来的改变
首先,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微课带来的变化是知识传授模式和载体从现实空间课堂向网络空间课堂的转变。相伴随的,模式的转变必然导致观念的转变。其次,微课使教师对其角色应更好的审视与重新认识,教师应走出课堂主导地位,成为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解释者和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最后,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微课作为一种新的知识传授的手段,改变的只是知识传授的方法和其承载的物质,其核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必须是不变的,不能追求形式,忽视精髓。
四、面对互联网+教育,教师的应对策略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我们教师也必须是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步的,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不被社会淘汰,学习、反思、交流、合作、进步。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求。
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数字时代的“原始居民”感兴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主动接触新知识并且学习提升,而不是被动地抵制拒绝新鲜事物。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土著人。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产品,他们正在体验数字环境带来的便利。作为教师,他们必须正视现实,抛弃传统经验。
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网络时代对教师的最大要求之一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这个网络信息交错纵横的时代,这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如果你不学习,你将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虽然很残酷,但是不容拒绝。
再次,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知识的技巧与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灌输者,学生也不再是只知道被动的接受与容纳的承载者。教师应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最后,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网络时代,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人,反而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是课堂的服务者。对于微课教学来说,教师的角色必须多样化转变,他们是教师,又是导演、剪辑师、摄影师、美工师、心理学和教育学甚至是艺术的掌控者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都必须是为教学主题所服务的。
总而言之,我们可能会发现微课的制作技术并不难,但却很难制作出一个好的微课视频。这是因为互联网教学可能仅是我们全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碎片,但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来重建和整合这些碎片的知识,更好地完成以“微课”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