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2019-01-13王敬丽
王敬丽
(河北省安国市门东学区,河北 安国 071200)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学活动取得最大的成效。而小学生生性活泼、注意力不持久,这便需要我们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如果课堂环境不好,呈现出沉闷,被动的局面,学生便对学习不会有激情,导致压抑,厌学。反之,只有状态积极,学习的热情高昂才能很好的吸收知识。这便需要我们去这一方面下一定功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兴趣了那就可以让他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从教学经验来看,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善于引导,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般,一堂课程也一样,需要有一个好的引导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小学生处于童年时期,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龄段,这样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一点点的兴趣把他们带入到情境中,整个的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还能让我们的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当讲到《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角色扮演,感受丑小鸭小时候被欺凌的难过;逃跑时候的一路艰辛,和顽强的精神;这样的的引导,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一改之前的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孩子们的大脑和精神处于良好的状态,也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参与学习。
二、平等交流,师生互动
一个成功的课堂不是一味地压制,笼罩在老师的威严之下的沉重的氛围中,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合作,所以老师应该首先把思想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把他们当成我们研究学习的对象,真正把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
再一个,课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互动,老师要学会和学生之间互动。只有师生之间有交流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从而可以更好的用他们的思维去推动教学任务的开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当我在教孩子们诗歌的时候,我会和学生来一个简单的朗诵比赛,小孩子好胜心强,他们会读的更加的卖力,和你展开比拼,不知不觉间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整个教室沉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抑扬顿挫,然人心旷神怡。接下来对诗词进行解析就不用太费力了,顺水推舟就可以叫他们查找资料,开始赏析文章。就这样简单的一些方法会给你一个全然不一样的课堂,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风采,发挥它们的个人潜力,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上课走神的也少了。
三、合作学习,学会思辨
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合作精神,应试教育的原因让他们都处于一个竞争的状态,这一点也是社会原因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正是孩子启蒙教育时期,我们应该让他们学会合作交流,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团结力量大,几个人聚在一块交流,可能我知道这些知识,你知道那些只是,而另外一个人又知道其他知识,那么三个人聚在一块综合一下便得到了三个人的学问,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何乐而不为。
在一个就是合作学习可以互相之间交流,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就是要敢于将矛盾引进课堂,诱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几个人一组,当场进行讨论,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教学氛围。
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辨的能力,古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要有了这种能力,以后不管在哪都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能力和状态。
四、熏陶渐染,情景交融
语文这门课程最注重的就是情感,语文不同于数学,数学都是死板的公式,你背熟了之后看到题目套进去就行了,语文是一门情感细腻的学问,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情感,就算是同一篇文章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他的含义都不一样。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花心思去琢磨。在教学中,我觉得教室要学会引入和创造这样一种氛围,让学生们经历这样一种情感体验,从情境变化中动情,和作者在情境中产生思想的共鸣。
教学不是简单的传达知识,也不是外在的灌输思想。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要大家一起参与。这一点,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情感入手,这也不是简单的说一个道理就行,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人类情感来传递。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达到情感的投入,必要时可以有一些角色的扮演和情感的互动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实践结果告诉我,学生们对角色扮演还是挺有兴趣的,这样可以让他们用心去感受文章中任务的情感,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当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个长久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形式也一直在变化创新。但是我们要相信万变不离其中,语文课堂要牢牢抓住情感这一方面,因为语文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我们从中索要更内在的情感和修养,培养学生做一个完整的人,全面的人。今后我也将悉心听取一些实用的建议,不断探讨出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引导学生与文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