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9-01-13韩月
韩月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物理教学逐渐进入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一般情况下,高中物理教师是扮演一个主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对于高中物理这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为重要。
一、物理思维的内涵概述
所谓的物理思维,指的是思维的主体对象人和客体思维对象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通过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内部规律与物理事项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分析的思想,就是物理思维的表现形式,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进行研究的学科,具有客观的实在性。学生想要学好物理,需要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完整的印象,之后通过自行加工和处理,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物理思维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物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其中物理抽象思维指的是对物理表象展开的关于概念与推理的思维模式。物理的形象思维,指的是通过物理表象而展开的思维。物理的直觉思维,指的是物理表象与概念相联系与结合,组成的完整的知识结构。物理思维的这三种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三者相互促进,共同配合和产生作用。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培养形象思维,为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打下基础。
在高中时期的物理学习中,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会不断地接触到大量的具体形象事物,他们也比较容易理解。对于抽象的物理学习来说,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物理教师要注意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始,将各种抽象的物理概念转换成形象具体的物理事物,将复杂的物理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易懂。
例如,在教学高中物理《运动学》的时候,运动学内在的物理规律比较复杂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物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或者通过做物理实验的方式,給学生们展示不同运动形式的不同特征,在引导学生观看的时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形象的展示,了解和掌握关于运动学中速度与加速度、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物体在移动过程中的内在联系。
(二)根据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高中物理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物理概念与定义的延伸,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还要根据这些物理现象内在的联系,对于教学的目标进行深刻地理解,并要有效地结合章节的知识体系,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物理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这里重点让学生掌握的是,物理学中一些事物的因果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的进行运用。
例如,在教学物理知识点《弹力》的时候,有关弹力出现的条件中,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存在的弹性形变。教师在引导学生判断弹力出现的条件的时候,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倘若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并未出现接触,物体是否还会出现相同的运动状态呢?在状态出现变化的前提下,物体是存在弹性的,如果未出现变化,说明不存在弹力。这就是关于物理中因果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物理知识内在的联系。
(三)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物理学科离不开物理实验的效果,有很多的物理现象需要通过做实验来进行验证。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物理原理与现象的表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开展物理实验课程,学生能够从现象中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逻辑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电阻》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可以事先总结出“电阻是对导体电流阻碍的程度”的关键点,然后围绕这个点带领学生展开相关的实验,并对物理变量的原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通过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等几个层面的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如此,将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综合为一体,并通过不断发展扩散的思维,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概念和理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总结
综上所述,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要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将复杂、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转换,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物理的逻辑框架,创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关系量,结合物理实验课程,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