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对策
2019-01-13莫旭昇
莫旭昇
(贵州省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乌空小学,贵州 雷山 557104)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越来越重视,使得小学美术不再是小学课程中的边缘课程,而是变成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所以,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了主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将课堂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文化知识的传授中,还要兼顾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美术课堂上,许多课程都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引导中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策略,但是这种完全凭借经验开展教学的手段,不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小学美术学科高度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为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条件。
(二)小学美术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受限,所以老师的适时点拨和及时指导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思维,丰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入手,灵活选择教学手段,改变过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因素的引进和应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对于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所以,老师教学模式选择的合理性与否,将会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取得。最后,单一化的教学理念,更是给予学生过少的实践机会,许多老师只是为了教学而开展教学,导致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由于学生缺少实践学习的机会,学生很难实现学以致用。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动手习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美术课程的初期,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刚接触美术课程时就能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生才会知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改变过去只有通过老师严厉的要求来主动学习的现状。所以,老师在教学引导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想法往往比较单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比较容易被感化,所以老师便可以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节奏,有效应用思想内涵,从情感角度入手,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
其次,美术课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富含美的力量,所以老师在教学引导中应该适当渗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掘潜在的美术美;例如,春天的一片绿叶、夏天的城市夜景、秋天的一阵落叶、冬天的一阵飘雪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发现美的载体,并且通过灵活转变,使其成为自己的美术素材。最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对新事物产生较强的好奇心,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化,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
(二)通过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深入观察
在美术教学的展现形式中,手工艺和绘画是两种最为常见的展现手法,展现手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选择,能够促进学生的接受,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到所学知识,所以,为了实现手工艺和绘画这两大重点的强化,老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利的练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准确观察,灵活找寻美术灵感。
首先,在手工艺展现手法的练习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例如木条、绳子、线、橡皮泥、剪纸等,并且给与学生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一定的美术品,由此,学生便可以利用橡皮泥去捏出一个花瓶,并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还可以利用剪纸剪出一个小动物;还可以利用木条和纸制作一个小房子,并且在房子外围画上自己喜欢的画作。
其次,在绘画的联系中,老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的机会,让学生走进森林、公园等环境,去描绘出眼前的美景,让学生的身心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状态下,再完成眼前的画作,整个过程学生都会感到乐在其中。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技术手段的灵活应用下,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些教材上的作品,学生只能够简单的看到其一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下,则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美术作品,实现作品的多角度观察。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老师应该给与美术教学一定的重视,为学生提供美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