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中的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
2019-01-13陈忠明
陈忠明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中学,贵州 贵阳 550000)
《论语》是孔子及弟子的著作。是孔子的弟子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它被尊奉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古代许多能人志士就曾强调过《论语》的重要性,而且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比喻。
《论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地指导和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本人学习《论语》,是想从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素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教导我们:在学习中,知道不如喜欢;喜欢不如以它为快乐。要向大家学习,必须有选择性的学习。还要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收获又是令人快乐的,就算是破解一道难题,我们也会感到欣慰。
让学生知道:学习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想学,苦学,乐学。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学无常师。要有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的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习以后要经常复习,而且要把它作为快乐的事情来对待。经常复习、思考学习过的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的感悟新的理解,这样可以当老师了。学习需要思考,需要感悟。死读书,读死书都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要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复习,教师也要时常给学生安排边读边记的时间,同时进行书写,做到眼口手并用,加强巩固所学知识。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学习。如:有的学生会在一天的学习之后,进行经常性的复习;有的学生会在学完几篇课文之后,进行系统的复习;有的学生则会安排归类复习,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光学而不思那么就是读死书,只思而不去学就会陷入迷惑,学离不开思,思必须联系学,学思是水乳交融的。当今课堂教学的改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是要打开“思和悟”的开关,让“思和悟”像清泉一样流淌。
孔子主张把“学”和“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学”是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习”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学,强化记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的同时及时地、时常地进行温习、练习,是令人高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学内容不断加深理解把握,产生令人高兴的效果。
第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家、思想家,世界文化的第一人,他尚且坚持学到老,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是指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教育学生活到老学到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终身学习。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孔子的本意也包涵了这一层意思,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吻合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的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易老,正是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