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编辑助大豆在南方丰产

2019-01-13

中国食品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光周期中国农科院日照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技术定点敲除大豆开花调控关键基因GmFT2a 和GmFT5a,创制出更适合低纬度地区种植的突变体材料;同时系统解析了GmFT2a 和GmFT5a 基因在大豆花期调控中的遗传效应,为大豆品种的区域适应性改良提供了新技术、新材料。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在线发表于 《植物生物技术杂志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团队首席、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韩天富介绍,大豆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绝大多数品种只有在日照长度缩短到一定限度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而开花结荚;导致大豆品种北移种植时往往晚花晚熟、生长期延长,甚至不能开花或正常成熟;南移种植时则一般表现为过早开花、生长期缩短,产量降低甚至不能正常生长。这种光周期反应特性使得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普遍比较狭小。已有研究表明,GmFT2a 和GmFT5a 基因是大豆的重要开花促进因子。

团队通过构建GmFT2a 和GmFT5a 基因的过表达植株,并利用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技术对GmFT2a 和GmFT5a 进行定点敲除,结合杂交手段,创制出单基因和双基因突变体材料。研究表明,GmFT2a 和GmFT5a 虽然在大豆的花期调控中存在功能互补,但在长、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促进效应差异较大。在短日照条件下,GmFT2a 的开花促进效应比GmFT5a 强,而GmFT5a 在长日照条件下的开花促进效应更强。临界光周期对GmFT5a 参与的大豆花期调控影响很大,超过品种临界光周期日长的条件下,GmFT5a 基因是主要的开花促进基因,是使大豆能够适应长日照环境的关键基因。研究还发现,创制的双基因突变体在短日照条件下平均57.4天开花,比野生型晚花约31.3 天,株高和节数较野生型显著提高,单株荚数和粒数也显著增加,这为适合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

猜你喜欢

光周期中国农科院日照
中国农科院加强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生猪复养技术要点推出升级版
中科院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生物钟调控植物光周期依赖性生长的新机制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不同光周期对高粱叶片和蚜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