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1-13刘凤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人文高中语文生命

刘凤

(江西省宜春三中,江西 宜春 336000)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语文是一门重视人文性的基本学科,语文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价值感悟、生命体验等多个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建立健全的人格,并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伤人甚至危害生命的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除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安全意识外,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深刻认知,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是这些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增强这一学科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对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

一、生命教育的理念是顺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然结果

(一)高中语文生命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社会对校园暴力、伤人、自杀和他杀等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些漠视生命甚至伤害生命的现象令人痛心,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现象仍然频频发生,我们的教育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这些事件的发生,除了与学生本人的心理发展状况、法律及安全意识薄弱等原因相关外,还关系着学校、家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否到位。教书育人,教育既包含了教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更承担了教会学生认知生命、尊重生命、承担责任、实现个人价值的重担,因此,语文课堂作为承担着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语文生命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

学校和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能,所谓教书育人,就说明了我们的教育不仅只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成绩,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知生命。过往的教育模式,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个性需求、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方面缺乏了解和认知,导致我们的学生,虽然有好的学习成绩,却不一定有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缺乏生命教育,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对生命的认知不足,在青春期这样的特殊时期,很容易陷入迷茫的情绪当中,自我认知混乱,盲目自卑或自负,缺乏对生命的理解,叛逆心理严重。这样的情况如果继续被忽视,发展下去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高中语文生命教育的渗透,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带领学生提升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

(三)高中语文生命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师在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的同时,还承担着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感受生命、认知生命、敬畏生命的教学内容,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渴望、珍视,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价值,积极健康的投入生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日常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不断渗,只有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以上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渗透(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明确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实现自我,摆脱束缚,但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和生命的感悟还处在一个相对迷茫的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在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敏感、脆弱、渴望理解。因此,帮助学生明确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生命的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生命含义,引导学生探寻课本背后深层的人文意义,如课本中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的提出,是对理解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最好的阐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生命教学的内容,通过现象,发展本质。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生命教育的本质不光是帮助学生认知生命,热爱生命,还承担着帮助学生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的重要责任。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讲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把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习效果,评估学生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压力了学生的个性,很多学生在沉重的课业压力和成绩压力下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陷入对自我的否定当中。

高中语文的生命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以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肯定自我为目的,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让他们的充满爱、尊重、理解和肯定的环境中懂得生命的意义。

(三)关注学生身心发育,内化生命教育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值得尊重的,推行生命教育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首先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关怀、理解、尊重和支持,只有在充满理解和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感同身受的同样以理解和尊重对待他们。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生硬的传递生命教育观念,却没有从根本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这样的教育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发挥作用[2]。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作为人文性和知识性兼具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挖掘这些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对于引导学生感受生命、认知自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远来看,对生命的感悟和尊重,会渗透到学生的每一个日常行为中,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尊重他人,这对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意义非凡。

猜你喜欢

人文高中语文生命
人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