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早读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2019-01-13陈尧
陈尧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中学,贵州 毕节 551700)
语文的基础来自每一日语感的积累,早读是初中语文语感积累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早读现状还有一些缺点,教师及早发现问题,将早读重视起来,规范早读体系,运用多种方法使早读变得灵活多样,激发学生早读兴趣,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建立起早读规范体系,早读将会更高效地发挥其作用。
一、初中语文早读的现状
(一)对待早读态度不够端正
早读是学生在正式开始一天新课所要做的早课,相当于正菜前的开胃菜,教师在意识上对之不重视,加之有些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早读视为一种早起上学和正式上课的过渡,因此,他们在对待早读的态度上持有不重视、三心二意的想法。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会给学生的语文积累工作带来很大的延误,对于教师在开展新课、巩固旧课的教学也会带来一些不便之处。
(二)学生对早读目标不明确
由于一开始对于早读的态度就不够端正,后面学生在进行早读的过程中自然,目标就不明确,学生的朗读行为也是散漫的,学生对于自己每一天所要朗读的内容的规划也不成体系,朗读的成效自然不够好。同时,没有教师的指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对规划、明晰自己的早读任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晨读结果上自然不能呈现出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这早读目标明晰化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三)早读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教学活动的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给学生适当的学习评价,这一良好的反馈如果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在学习的行动中会主动做出调整,但是唯独在早读这一教学活动,很少的教师会有主动做出学生的早读评价体系这一举动,学生没有接受到早读活动的学习反馈,自然在早读的过程中少有会去反思、更正自己的早读活动。
二、改变早读现状,发挥早读积极作用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早读,规范早读
态度有所改变,教师才能带动学生一起做出行为上的改变,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就要重新树立对早读的态度,重视早读,科学又贴合学生的早读情况开展早读的规范活动。1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好早读的几十分钟就是为学生的语文学科语感巩固基础、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早读是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早读活动,在行为上,与学生同制定早读规则,规范早读活动。
(二)运用方法,丰富早读
朗读是早读的重要形式,除此之外有默读,教师如能灵活地运用这两大类的朗读方式,采用同一节早读课,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创一个灵活、丰富的早读,如,教师示范给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齐声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等等,这一种种灵活的朗读方式都是在让学生体验到早读活动也是可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师生在早读课上的互动对于学生在早读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有浓厚学习氛围的效果。同时,多种的朗读方式,例如,分角色朗读《背影》中父亲与“我”(朱自清)的对话,学生能更为生动地感悟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抒发的情感,明白父亲对儿子爱之深沉,让学生明白散文仔细品读的妙处。相信通过教师在朗读方式转变的指导能给学生带来有趣、精彩的早读,让学生一点点地爱上早读。
(三)明确任务,完善体系
一日之计在于晨,位于晨之首的便是晨读,学生更应在晨读的时候明确自己的晨读任务。但是,学生在晨读课上的不认真,教师在晨读活动上少作评价和反馈机制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早读习惯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每日的晨读活动中养成明确任务的习惯,对进教室后自觉进行阅读和晨读的同学予以肯定,2学生都是喜欢被鼓励和表扬的,这有利于教师和在对于学生的晨读评价体系的完善。举例来说,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挑选一些教材中比较美的散文或是文言文,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地添加一些国学的经典篇目,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晨读内容,教师在晨读的视察过程中,看到注意力不集中在晨读活动上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关注,与其一同朗读,找出原因,鼓励学生完成早读任务,对于早读活动中表现优良的学生,教师应对其做出及时奖励。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为有效地开展晨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长此以往,学生能对晨读活动有新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
总结:综上所述,现阶段的早读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但是,教师同学生同发力,在态度上重视晨读,转变晨读的方式和逐渐建立起本班的晨读评价体系,早读活动中学生出现的诸如“注意力不集中、早读时间利用低效、朗读方式单一”等等现象就会慢慢地消失。学生在早读上收到积极的评价反馈也有助于学生在语文晨读中与文学巨匠不断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