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思维可视化课堂

2019-01-13刘佳蓉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
关键词:可视化师生阅读教学

刘佳蓉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第五小学,江西 九江 332300)

我们都知道,在思维活动中学习其实是最普遍的,所以笔者加强了对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的探究,探究如何加速创建思维的可视化课堂。加强教师对于多媒体等的相关可视化技术的使用,并且将师生共同参与进来为探究的行为,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背景,展开探究,开展教学的探究,最后可以得出思维可视化教学是能够加强小学语文阅读的,所以这一结果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给我们的参与实际教学的教师们。

一、思维可视化及教学的概念界定

思维可视化课堂指的是将教学的内容、策略、教学环境甚至是教学评价进行可视化,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帮助学生把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建立和训练,已达到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我们如果想做到课堂的思维可视化,既需要将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结合起来,让二者平衡,互相补充,并且同时进行,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学工作者能够将思维可视化加入到课堂中,就必须对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这两者的关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然后把教与学的相互促进的作用的好处达到顶峰。

二、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意义

(一)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当前课堂上最关键的活动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了,但是真正做到师生之间能够无缝隙的进行思维交流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课堂却可以填补这一漏洞,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促进师生的思想交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学会转变自身的角色意识,不再单纯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知识的搬运者,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就足矣,而是应该切换到自己是一个组织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角色,这样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是深受老师的重视的,然后这对于在知识层面的学生的引导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进行《巡道工的故事》的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为学生的想象创造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加强自己的自主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及时做出调整和引导。

(二)能够提升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认知阶段,思维可视化教学课堂可以在这方面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学生在可视化课堂上能够主动去思考,加强自己的动脑能力。这时候如果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将可视化课堂和游戏化教学相结合,就能够提高学生的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进行阅读《母爱是一根穿针线》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母亲在穿针的时候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进行放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如何进行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

(一)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可视化课堂下的主动思考

我们的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的引导的行为,然后在思维的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在教学的过程加强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让学生得出一定的启示和感悟,然后教师在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技巧方面进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团体协作,主动思考,共同思考,但是要适度进行引导,因为有的时候团体的协作方式运用的不够合理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系统的可视化知识体系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的,我们要想探清其背后的规律,就必须对知识体系进行一个可视化的整理,首先对知识进行一个可视化的探究,把探究结果作为进行建立一个可视化课堂的依据。例如,在讲到阅读方法的时候,用概念图把方法进行有层次的展现;我们还能够引入很多篇阅读文章,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散射,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以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系统,缜密的思维;我们还可以把一篇阅读文章的通常可能出现的考点运用流程图直观的描述出,然后提供一个分析的具体步骤,通过思维可视化课堂把一些表面上无法直观看到的知识进行一个可视化的转化,这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对于可视化教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了,本文提出思维可视化课堂构建的一些策略,是笔者经过探究得出的,也是思维可视化课堂进行的一个初步探究,但是是否能广泛的运用到各个学校进行推广还需要进行一个长期的探究的努力,也需要更多研究者广泛进行验证,但是能够将思维可视化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当中,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猜你喜欢

可视化师生阅读教学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麻辣师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