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技能素质;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19-01-13王江涛
王江涛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义马 472300)
工人队伍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力置源泉,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各级党委应提高认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把提高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工人队伍。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本单位工人队伍建设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又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工人队伍建设中的难题,提高工人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特点
(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呈现新特点
首先,产业工人所属的行业领域有所扩大。从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定义看,信息通信业工人被纳入“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范畴。其次,产业工人在第二产业和大中型企业中的集中度高。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人左右,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第二产业,近八成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六成集中在大中型企业。第三,第三产业中的产业工人近四年来增速很快。其中,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产业工人数量增长了约28%,信息通信业产业工人更是增长了57%。相比较而言,近三年来,第二产业工人数量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主体发生新变化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新型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劳动。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从2011年监测到的数据总量为25278万人以来,连续五年规模都在增长。可以说,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目前统计的数据,农民工已占产业工人总体数量的六成左右,俨然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三)新生代产业工人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偏低
产业工人的素质不仅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和产业分布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主要居于中低端附加值的环节和行业,这与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截至目前,据测算,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中,只有三成具有技术等级,制造业从业人员中中高技能人才仅占5%;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工、中级工占比达到73%,但高技能人才比重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74%的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六成以上没有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2016年的农民工监测数据也显示,目前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仅为9.4%,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仅占30.7%。
二、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的路径
(一)企业应创新拓展多种培训方式
高素质的职工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对于企业来说,对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职工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提升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的理念知识是企业长青的钥匙。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如与高校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制定出规范合理的联动机制,聘请高校优秀老师送教上门,或者企业选取优秀员工到高校进行短期的全日制再教育。企业要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不同的专业技术培训、通用技能培训,还要注重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品德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帮助每一位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针对职工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开展相应的专项法律培训、婚姻家庭关系培训、育儿亲子关系培训等等,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培训与互联网结合,创建出具有企业特色的网上学习系统。培训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级别设置不同的课程,按月、季、年不同的时段进行推送;选修课内容可以包括琴棋书画、历史、体育等广泛题材以供职工选择。职工素质培训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利用好网络平台,丰富培训内容,激发职工智慧,拓展培训方式。
(二)工会应多措并举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工会义不容辞。工会要通过学习、培训、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潜能,推动各行业大力提升职工素质,为壮大企业、发经济做出贡献。各级工会应积极帮助在开展技术创新、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职工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评先评模活动中注重选拔各类高技能人才和岗位优秀人才。要大力开展技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通过表率作用,带动职工队伍技术等级和技术能力的整体提高。工会还可以在各工业园区建立职工书屋,保证一定量的藏书资源。书籍、杂志类型要丰富多样,既要有专业技术书籍、杂志,也要包括人文、历史等科目。各级工会要探索制定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保证制度。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活动,从资金上保证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长期开展。总而言之,提升职工的文化技术素养,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工会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社会重任,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结束语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大国工匠、培育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时代所趋,也是企业所需。近年来,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技能人才的地位弱化、发展成长通道不畅通、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全面迈向质量时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四化三减”,离不开一支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