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
2019-01-13徐诗祺
徐诗祺
(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实验高级中学,辽宁 盘锦 124000)
高中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规律性以及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它与语文、英语以及政治等偏文科类的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高中数学知识点复杂、深奥且难懂,因此,数学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最终目的。此外,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还应充分结合时代特性,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应重视学生思维习惯、应用意识以及数学情感等多方面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引入生活气息,构建生活品味的数学课堂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最佳动机是对所研究材料的兴趣”。不难发现,想要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华罗庚也指出:“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对数学产生沉闷、神秘和难以理解的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与现实脱节。”通过对教育大家理念和思想的分析,可以大致得出:学生更愿意接受自己熟悉的数学知识。那么何为熟悉的数学知识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努力将数学知识点转化成一些实际可见的例子,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学生更快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例举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例子,如打篮球。可以利用CAI课件来播放一段NBA视频集锦,让学生通过慢动作回放,仔细观察球员抛出球再到球落在地上的这个过程,从而生动、直观的了解抛物线。
引入“篮球”这一生活例子的目的,就是尽量给予学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避免学生由于该知识点过于抽象而心生厌烦之感。生活化的场景再现,能够勾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积极地想象,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巧借科技之力,打造科技化数学模式
笔者由衷感叹当下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和曙光。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引入校园也极大地推动了数学教育的发展。现在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会利用网络技术来,也能对数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生动阐述等差数列的定义以及性质。如,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唐僧分西瓜”的故事:一天唐僧口渴要求孙悟空到附近去找西瓜,找来西瓜之后,八戒以食量大为由,想要多吃,后来惹怒悟空,最后唐僧利用等差数列轻松化解了矛盾。
像上述教学,虽在在短时间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或者使用次数的增多,学生会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这显然不利于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而笔者认为,想要真正发挥科学技术的教学优势,就必须拥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懂得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创新利用科学技术。所谓创新应用科学技术,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网络平台,可以借助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来达到助力数学开展的目的。如,上述的“等差数列”教学,教师就可以创建自身的微信公众号,经常在公众号转载一些等差数列的学习技巧、等差数列的趣味小故事等等,配上精美的排版,添加上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必然会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经常在微博上发布一些数学话题探讨,鼓励学生在微博下面留言,打造趣味化的数学探讨效果,从而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三、实现师生互动,愉悦解决数学问题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目标,以最短的时间来讲解相关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点,剩下的时间将大量的试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做题的方式去自主领悟和吸收,整个过程几乎和学生零互动,虽然部分教师会通过课堂巡视来帮助学生,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优等生会主动问问题,其它学生大多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当中,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也逐步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最终导致优等生成绩越来越好,中等生、后进生成绩鲜有起色,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不难看出,部分教师由于思想观念落后,课堂以单向式、一刀切等教学方式为主,整个过程学生一直处于被指挥的学习状态之下,教师牢牢掌控者课堂的主动权,而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的主导职能,充当一个“辅助”的角色,将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交托给学生,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相关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立足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实际掌握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4-6人为一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并且给每个小组抛出这些问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呢?”、“我们在解决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有关练习题的时候应当如何区别对待呢?”,由优等生带领中等生、后进生进行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只有在小组讨论无果,无法冲破瓶颈的时候,教师才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优等生在给中等生、后进生讲解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身上的负担,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出符合学生心境的教学模式,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