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 晋祠品文化

2019-01-13缪士毅

养生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晋祠匾额圣母

◎缪士毅

山西太原文化底蕴深厚。当我来到太原这座城市时,当地朋友告诉说,作为一个喜欢文化的人,到了太原不去晋祠走一走,等于没来过太原,正如民间所说“不去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坐落于汾河西畔悬瓮山脚,已有1500余年历史。从晋祠门口下车,迎面的景区院墙门口为三扇朱漆大门,中门的上方悬挂着“晋词”匾额。从门口而入,徜徉期间,但见古木参天,殿、堂、楼、阁、亭掩映其间,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美不胜收。

沿着晋祠景区中轴线从东向西前行,率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坐东朝西的建筑,这就是晋祠中的水镜台。据介绍,水镜台集合了殿、台、楼、阁四种建筑风格,让人感叹古代建筑工匠们心裁别出。而此时,仰望水镜台上部悬挂的“三晋名泉”这一匾额,但见其书体清秀,笔力遒劲。而导游说,水镜台卷棚处所悬挂的匾额“水镜台”,那才是晋祠的三大名匾之一。瞧,匾额上的“水镜台”三字,用笔有力,书体秀丽。有趣的是,“三晋名泉”为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水镜台”为清乾隆翰林、书法家杨二酉所题。而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匾额,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情趣横生。

离开水镜台,过会仙桥,便来到金人台。金人台,为砖砌短栏方形台,但见四角各立有一个铁人,神态栩栩如生。从金人台往西看去,迎面树立着一个鲜艳多彩的对越牌坊,牌坊造型优美,结构壮丽,雕刻精美,尤其是匾额上所题的“对越”两字,出自明代书法家高应元之手,素享“雄伟之笔”美誉,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告别对越牌坊,再往西走,便来到献殿。献殿状似凉亭,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轻巧却稳固,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此时,站在献殿月台西眺,晋祠又一国宝级建筑——“鱼沼飞梁”便映入眼帘。走近一瞧,“鱼沼飞梁”介绍牌写道:“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飞梁”系沼上石桥。东西平坦,南北两面下折,视之如鸟之双翼。据介绍,古代桥梁多为一字形,惟独此桥连通沼岸四方结成十字形,造型独特,为国内现存古桥中仅有的。跨越鱼沼飞梁,便来到圣母殿。圣母殿前临鱼沼,后拥危峰,为晋祠的主殿,位于晋祠景区中轴线的西端,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处。圣母殿已有1000余年历史,殿内采用减柱造,出檐深远,侧脚升起,将宋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展露无遗。尤其是殿前廊柱上的8条木雕蟠龙,怒目利爪,鳞甲须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上。迈进殿内,但见圣母邑姜居中而坐,神态庄严,但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一尊又一尊侍女像,个个容貌娟秀,眉目传情,风度典雅,神情各异,栩栩如生,难怪侍女像被称之为晋祠“三绝”之一。

步出圣母殿,便可看到南北各有一个八角亭,其中南面的即为有“晋阳第一泉”之称的难老泉亭。难老泉亭,北齐天保年间创建,明嘉靖年间重建。仰观难老泉亭,但见匾额上所题的“难老”两字,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难怪称之为“神奇之笔”,无愧于晋祠三大名匾之一。难老泉泉水晶莹透明,清澈见底,诗仙李白曾赞道“晋河流水如碧玉”。在难老亭附近的水塘壁上有一石雕龙头,难老泉水从石雕龙口流出,看似白练飞泄,听似琴瑟演奏,被称之为“难老泉声”。

晋祠,就像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总让人品不够,赏不已。下次有机会,还要到晋祠来一个深度游!

猜你喜欢

晋祠匾额圣母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匾额下的刺猬
晋祠周柏
印度 圣母节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
浅谈晋祠圣母殿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