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博物馆藏西夏文诗歌残篇考

2019-01-13李晓明

西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夏文写本押韵

李晓明

一、G21·045[13201]号西夏文诗歌残页释读

在《中国藏西夏文献》第16卷中收录有一件《西夏文刻本佛经残页》①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中国藏西夏文献》第16册,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08页。,文书编号G21·045[13201],系1972年武威张义乡小西沟岘修行洞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经对文书释读可知其为一件西夏文诗歌作品。

现将残页译释如下:(西夏文拟音来自李范文先生转引龚煌城构拟建议)

G21·045[13201]

1.蔲 綀 焚 稌 盬 蛜 镜 砈 砈 毯 薸 眣 疤 挎

2.订 竀 綖 矽 涸 挡 糳 萅 谍 絥 聨 篟 薉 薉

注 释:

[1]“色身”为佛教术语,一般指做身体。特指有形质之身,即肉身,反之,无形者称为法身,或智身。

二、西夏文诗歌残篇的内容与风格解读

1.G21·045[13201]号西夏文诗歌的拟名与版本

经对此诗歌作品的 内容及风格分析发现,这件文书与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件同样武威张义修行洞出土,编号G21·002[13202]的西夏文《劝世诗》残页①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中国藏西夏文献》第16册,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55—256页。非常相似。为便于观察对比,现将G21·002[13202]号文书译释如下:

1.蘦 虖 沏 蝭 萅 焦 嫉 拌 瞤 靖 眘 秊 穉 撮

注 释:

[1] 此处借意应是出自《佛藏经·念佛品·第二》(姚秦 鸠摩罗什译):“舍利弗,空名无念,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舍利弗,空中无善无恶,乃至亦无空想,是故名空/舍利弗,空非念得。何以故?空无想故,是故名空。/随所取想,皆是邪见/见相不取,心不顾念,是故名空……”。

[2]此处“明功”或为道教观念,“明功”相对于“隐功”以“度世济人”为主旨,北宋时期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太微仙君功过格》等道藏经书,就已形成了成熟的“明功”思想。

通过对上述原命名为《西夏文刻本佛经残页》的G21·045[13201]号文书和《劝世诗》残页G21·002[13202]号文书对比可以发现:

一是版式特征与出土地、编号相同。根据《中国藏西夏文献》叙录信息可知,G21·045[13201]号文书为刻本,经折装,麻纸,高17.7厘米,宽10厘米,上下单栏,栏高15.3厘米,存1面,面6行,行14字;G21·002[13202]号文书版式为:刻本,经折装,麻纸,高18厘米,宽10.5厘米,上下单栏,栏高15.3厘米,存3面,面6行,行14字。可见两者版式一致,残页纸张的高宽细微区别或许为起初测量误差所致。并且两件文书都是1972年武威张义乡小西沟岘修行洞出土,入藏原始编号接近,分别是13201和13202。

二是诗体内容、结构与押韵情况类似。从两件文书内容来看,都是结合释老之术,劝人向善,喻理处世。以版面结构比较,都是每面6行,每行14字,每行上下分开,7字为一句。每行奇数句与偶数句前后呼应过渡;从用韵情况观察,所有偶数句最后一字皆为韵部相同的韵脚字,且一韵到底,不再换韵。G21·045[13201]号诗歌残页中偶数句最后一字全部是韵母为“u”,G21·045[13201]号诗歌残页中偶数句最后一字全部是韵母为“jịj”,并且两首诗歌中都使用了隔行出现固定词组搭配押韵的情况,前者偶数句末隔行出现“篟薉薉”(不正直),后者偶数句隔行出现“秊穉撮”(事真空)。

从上述这种版式特征、出土地、诗体内容与结构都相同,但用韵风格风格既类似又不完全相同的情况来看:《中国藏西夏文献》中原命名为《西夏文刻本佛经残页》的G21·045[13201]号文书和《劝世诗》残页G21·002[13202]号文书应是同一版式的诗集或科颂歌谣,但又为一个诗集中的不同诗篇。由于文书残页缺乏题目、作者、题跋等信息,仅就体例风格而言,对这件文书或可拟名为“西夏文《劝世诗》残篇”。

虽然这件西夏文《劝世诗》残页缺乏题目、作者、题跋等信息,但我们可以和《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等已公布的,或学界研究释读整理的西夏文诗歌文献作品版本特征比较①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资料组白滨、黄振华汉译:《西夏文写本和刊本》世俗著作解说·西夏文学原著,《民族史译文集》第3辑,1978年,第16-28页;梁松涛:《西夏文〈宫廷诗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98—276页;梁继红、陆文娟:《武威藏西夏文〈志公大师十二时歌〉注解考释》,《西夏学》第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14—150页;梁继红《武威藏西夏文〈五更转〉考释》,《敦煌研究》 2013年第5期,第77—81页;杜建录、于光建:《武威藏西夏文〈志公大师十二时歌〉译释》,《西夏研究》 2013年第2期,第19—26页。。经梳理统计,西夏文诗歌文献计有18种,26个编号,大致情况如下:

1.《诗集》编号Инв.No121,无名称。刊本,楷书,蝴蝶装。现存诗五卷,《赋诗》《大诗》《月月乐诗》《道理诗》《聪颖诗》。面8行,行16字,现存31面。诸篇用汉文页码,篇名居中缝,刊本后有刊刻时间,1185年西夏刻字司刊印。

2.《宫廷诗》(甲)编号Инв.No12lV。写本,蝴蝶装,行楷,页面25×16.5厘米,抄于一刻本诗集反面的行缝中, 共残留29页,面9行,行21字,存诗30首。

3.《宫廷诗集》(乙)编号Инв.No876。写本,卷子装, 长高为105×19厘米,行16至20字存诗7首,第一首失题目。

4.《三代相照语文集》编号Инв.No4166。刊本,蝴蝶装,劝善诗,有简略注释,写面24×15.5厘米,长高为17.5×11.2厘米。面7行,行14至16字。存82面。第一页有标题,第40页-41页为跋文,编者为沙门惠明、道慧,刻版者杨金

5.《曲子辞》编号Инв.No4186。写本,草书,册页装,存7行,行18字,存诗2首,均不完整,第二首诗存题目。

6.《忍教搜颂》编号Инв.No4358。写本,卷子装,长高为27×21.5厘米,存12行,行14字。1195年成书,作者嵬名瓦。

7.《曲子辞》编号Инв.No4431。写本,草书,册页装,存2页,共4面,面9行,行21字,存诗6首, 首尾残缺,每首诗的题目另起一行单独书写,每首词的题目上有抄写者所作的显著标示。

8.《曲子辞》编号Инв.No4448。写本,卷子装,长高为21×19.5厘米,存10行,行14字。

9.《曲子辞》编号Инв.No4929。写本,行草,卷子装,存33行,每行字数不等,朱笔批注。

10.《曲子词》编号Инв.No6377。写本,行草,卷子装,存12行,上部残缺。

11.《曲子辞》编号Инв.No7635。写本,草书,卷子装,存20行,每行分上下两句,上句7字,下句3字,末尾残缺

12.《曲子辞》编号Инв.No7759。写本,行草,卷子装,存35行,每行分上下两句,上句7字,下句7字。

13.《曲子辞》编号Инв.No7928。写本,行草,卷子装,存31行,每行6句,每句4字,四言诗,首尾残。

14.《五更转》编号Инв.No7987。写本,行草,卷子装,存14行,句子的组合为4字,3字,6字一组。

15.《五更转》编号G31·031[6733]。写本,行草,黄麻纸,高宽为18×32厘米,存16行,行14字,首尾俱全,作者为韦勒般若华。

16.志公禅师《十二时歌》编号G31·032[6750]。写本,行草,卷子装,黄麻纸,长宽为120×17厘米,存68行,行7言,每行下游小字注解,字数不等。

17.《新集碎金置掌文》共2个编号(Инв.No741:Инв.No742)。No741,写本,蝴蝶装,行楷,页面20.5×14厘米,文面15.7×10.4厘米,无页码,每面6行,行10字,存22面, 有序言,书后署抄书人姓名:雅瑶;No742,写本,蝴蝶装,行楷,页面17.5×12.5厘米,无页码,每面5行,行10字,存本文20面。五言诗。

18.《贤智集》共8个编号(No120、583、593、2538、2567、2836、5708、7016)。刊本,蝴蝶装,页面19.8×13.5厘米,文面15.5×10厘米,面7行,行15字。佛教劝世诗文集,为1188-1189年刊刻,作者为沙门宝源。

经认真对比,《中国藏西夏文献》中编号为G21·045[13201]和G21·002[13202]的两件西夏文《劝世诗》残篇,在以上西夏文诗歌作品中都没有发现与之版式内容相同的情况。由此可知这部保留两个诗歌残篇的诗集应当是不同于以上诸多诗集的另外一种版本和孤品。

2.《劝世诗》残篇的内容特征

西夏《劝世诗》是党项人在本民族习俗特征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中原文化而形成的西夏风格诗歌谚语,主要以“劝世”“寓理”为主题。

以编号G21·045[13201]的这件《劝世诗》残页内容来看:第一行“若人慈悲救贫苦 生生世世获安乐”表达了劝导世人要多行善事,慈悲为怀且济世救人,将来会世代享有福寿安乐;第二行以“如自毫厘未尝施,彼之患障不正直”来阐述人生哲理,以浅显通俗的语言风格向世人喻理向善,传达善果报应思想;第三行中诗歌创作者用“喜醉无缘舍财宝,钱孤贫苦无相救”表达了嬉戏酒乐、挥霍钱财将导致生活窘迫且贫弱无助的道理,教导世人要勤俭持家,张弛有度;第四行“寿已毫厘无善根,心且做定不正直”则是用道教无为的思想,劝导世人即使未有善根福缘或是寿运微弱,也应当静心处世;第五行“色身修为欲长寿,诸宝聚集烧仙药”则直接为世人勾画了若想肉身永久长寿,就应聚财炼丹修炼化仙的景象;第六行“山海尚且不常持,金玉毁弃不正直”则是与上一行呼应,以道家的思想,借用“沧海桑田”的典故和世人对长寿的期望,劝寓世人金玉之物的舍弃并不足惜,长寿修仙是真谛。阐述了一种超然世外,专心求道的思想。

虽然从出土文献来看,西夏的文学作品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西夏文诗歌诗集中大抵如此。但这件西夏文《劝世诗》残篇在“劝世”中饱含佛教因果道理的同时,诗文还非常鲜明的表达了道教思想,这在已知西夏文文献中是不可多见的。某种程度上可以推测这件西夏文诗篇流传的时期,当地道教思想应当也是比较盛行的。

从出土西夏文《劝世诗》的张仪修行洞,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他一些西夏文文书,这些文书中出现有西夏人庆、天盛、乾祐、天庆、光定五个年号,属于西夏中晚期,推测《劝世诗》创作与流传时间大致也应与此相同。同属这一时期的文物文献还有武威出土的乾祐十六年汉文木板买地券、乾祐二十三年汉文木板买地券、蒿里老人木版画等。这些冥契丧葬文书文物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由此可以了解到,虽然西夏境内佛教流传甚广,但在西夏中后期,道教思想和文化在河西地区同样盛行流传,并为西夏人所信仰和推崇。

3.《劝世诗》残篇的押韵特点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宫廷诗集等虽然数量较多,但诗歌作品中基本没有出现整齐押韵和一韵到底的情况,又据聂鸿音先生介绍,在西夏文《三代相照语文集》和《贤智集》是收录西夏文押韵资料最多的文献,其中既有一韵到底的情况,又有同一首诗歌中间换韵、失韵情况①聂鸿音:《西夏诗歌用韵考》,《西夏研究》2013第1期,第17—26页;聂鸿音:《党项诗歌的形式及其起源》,《西夏研究》2016第4期,第3—9页。。

由于上述两部西夏文诗集尚未全部研究公布,目前还无法将武威出土的西夏文《劝世诗》与之比较观察。这里仅就《中国藏西夏文献》中编号G21·045[13201]及G21·002[13202]两件《劝世诗》残页的押韵等情况做一介绍:

G21·045[13201]号《劝世诗》:

残页全文6行,每行偶数句韵脚字分别为“挎”(lhjụ)、“薉”(twụ)、“镜”(gju̱)、“莐”(рju),韵母为“ụ”,其中“篟薉薉”(mji twụ twụ)在第2、4、6行末尾反复出现。首行奇数句也出现押韵现象,“镜”(gju̱)。1、3、5行韵脚字韵母为“jụ”,可见这篇诗歌除去固定使用 “篟薉薉”的其他行都采用了韵部更为相近的韵脚字。诗中第5行(色身修为欲长寿,诸宝聚集烧仙药)和第6行(山海尚且不常持,金玉毁弃不正直)为对偶形式。

G21·002[13202]号《劝世诗》:

残页全文18行,每行偶数句韵脚字分别为“撮”(dźjij)、“皪”(dji̱j)、“栏”(lhjịj)、“蚚”(gjij)“絎”(lji̱j)“父”(dzjịj)“聚”(lhjịj),韵母为“jij”,其中“秊穉撮”(dạ ŋа dźjij)在第1、3、5、7、9、11、13、15、17行末尾反复出现。第11行,奇数句中也出现押韵现象“哗”(mjij)。全诗所有韵脚字都为韵部相当接近的韵脚字。诗中第8行(少姿细眉如柳叶,面白唇红胜如花)和第9行(衰老揉拂皮浮塞,年少矜高事真空),第11行(空名且留尚无一,已成灰土事真空)和第12行(明功皆熄不与乐,自行矜高为对偶形式。

一般来说,中原近体诗或七律都是在押韵中韵脚一押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奇数句可入韵,也可不入。偶数句句末尽力避免出现相同的韵脚字。结构上“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但从西夏文《劝世诗》来看,诗歌押韵与结构既受中原七律诗歌的影响,但又不拘泥于汉诗风格(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西夏诗歌文学创作艺术还不够成熟)。也不像中原诗歌押韵那样严格避免出现相同的字:两件劝世诗残页中却隔行押韵中反复出现 “篟薉薉”(不正直)与 “秊穉撮”(事真空)。对于这种固定搭配形式和用意,暂时我们还不得其意。

虽然对西夏语言和文学创作中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法与寓意我们不能做到完全领悟,但对这件西夏文诗歌作品的解读起码还可以为西夏诗歌文学作出一定的基础工作,为西夏文诗集作品中填补一件具备相对整齐押韵风格的作品。

同时,在对比各种存世西夏文诗歌作品后,我们还可以发现:以宫廷诗为主的西夏文诗歌没有严格的押韵现象,也无七言长律风格。而以宁夏考古所收藏的拜寺沟方塔所出西夏汉文诗集和武威出土的西夏文《劝世诗》为例的西夏民间诗歌却大多受汉诗七律风格影响,出现有七言长律格式创作诗歌,并采用较为整齐的押韵形式。这也说明了西夏诗歌创作与体例风格的丰富与多元化。

猜你喜欢

西夏文写本押韵
押韵押出韵味儿
伏俊琏著《敦煌文学写本研究》出版
写本和写本学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Clear cell sarcoma in unusual sites mimicking metastatic melanoma
日本“自写本”汉字音训研究——以日本国宝岩崎本《宪法十七条》第二条为主
西夏文《谨算》星禽研究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