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导师组建立师生党支部的模式研究
2019-01-12万劢苗青
万劢 苗青
摘 要:在研究生扩招大背景下,研究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多,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亟待加强。当下师生共建党支部较少,但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围绕的核心人物,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优势。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当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并分析依托导师组建立师生党支部的必要性及具体对策。
关键词:导师组;师生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2-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2.12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研究生党员无论从整体数量还是在研究生中所占比例上都在不断增加。而研究生面临着社会转型、研究生教育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大、文化多元选择、西方价值观渗透等各方面的问题[1],研究生党员思政教育亟待加强。研究生党支部作为对研究生党员思政教育的有力阵地,是党团结带领广大研究生和研究生党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一)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现状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主要以根据入学年级、班级为框架建立的“横向支部”,和根据相同或相近学科、科研平台、导师(组)为基础建立的“纵向支部”为主,两种模式均以学生支部为主,少有师生共建支部。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目前学校共设置研究生党支部319个,其中师生党支部7个,仅占2.2%。部分研究生党支部设置不够规范,组织较松散、活动组织困难,个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不足、先锋模范意识淡薄[2]。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依托导师组建立师生党支部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导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生从学习文化知识到进行科学研究都是跟随着导师的指引进行;日常生活中研究生与自己导师相处的时间也远远高于与其他教师的接触。导师的治学态度、思想道德及处世方法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出于对导师这种特殊的心理依赖和认同,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具有天然优势[3]。
依托导师组建立师生党支部,一是能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更多除学术交流之外的相处机会,增进师生情感;二是党支部活动,导师与学生探讨时事政治、交流思想所得,是导师对研究生党员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平台;三是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使支部组织纪律等得到有效保证。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
针对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现状和对师生党支部的认识,选取大连理工大学部分研究生党员作为研究样本,发放调查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66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結果反映出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一些现状:
1.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较为陈旧单一。当前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基本为讨论发展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政治学习,其他内容和形式的活动开展贫乏;而研究生党员在调查中表达希望“多组织贴近生活、实际实用的讨论或学习”“多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2.支部成员间交流不足,党建实效性有待加强。研究生党员普遍认为党支部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支部成员分散、时间安排不一致,很难聚在一起”“支部成员相互不熟悉,交流不深入”,以上问题使得部分党支部的党建活动实效性不强。
3.研究生党员认为依托导师组建立师生党支部具有必要性。建立师生党支部具有“有利于加强与导师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在人生方向、理想信念方面获得导师的指引”的优势,研究生恰在这些方面需求旺盛,因此研究生党员希望建立师生党支部。
三、依托导师组建设研究生师生党支部工作对策
针对调查研究分析出的当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现状,依托导师组建立师生党支部本身具有党支部成员步调一致、彼此非常熟悉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党支部成员分散、不便开展集体性活动及党支部成员间相互不熟悉、交流不深入的问题,使得党支部活动开展的便利性、实效性、纪律性都得到提高。
1.研究生师生党支部设置时,尽可能依托导师组建立,使导师深入参与到研究生党员的思政教育中来;如遇到导师不是党员或导师组党员人数较少的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设置,可以依托研究所、课题组设置,支部人数在6~15人更为合理,便于活动的开展和支部成员间的深入交流。
2.研究生师生党支部设置后,应发挥好导师对学生有号召力和一定约束力的优势,规范组织生活,可以通过设立组织生活日固定支部活动开展频次,避免因导师工作繁忙导致组织生活随机性大的问题;也可以创新手段,在党员比例高的导师组,把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学术讨论会有机结合,如开展“组会中的党课”等活动。
3.研究生师生党支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兼顾内容形式多样和贴近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去,着重促进师生沟通、加深成员间的了解和交流;导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充分调动资源,为支部党员联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平台,多种手段提升党建实效性。
4.师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导师应把握好参与方式,在做好对支部建设方向上的指引、对学生思想上的关注和指导时,不影响学生党员的主导权。可以考虑学生党员任党支书,导师扮演指导教师的角色;在交流中,导师可以变教育为引导,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党员自由表达想法,充分交流才更利于对学生党员思想状况的了解,加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肖国芳,彭术连.拔尖人才培养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 2015(6):99.
[2] 王燕,刘续航.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8(4):55.
[3] 季明,郭晓东,鲁越华.导师负责制与研究生德育工作[J].中国农业教育,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