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视角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比较研究
2019-01-12罗友花刘铁明
罗友花,刘铁明
基于创新视角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比较研究
罗友花,刘铁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以国内外34篇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对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的编制时间、制定者、指标层级构成、一级指标、指标异同及权重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是21世纪后完成,其研制主体和方式最好由组织机构牵头研制,并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以适应不同大学对象的需要;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有两层模式与三层模式,但各级指标之间重复度很高,各指标体系中的个体指标差异化明显;同一指标权重安排在不同指标体系中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指标的核心要素呈现出明显的同质性特征。据此,建议根据“二八原理”找到关键的少数,寻找大学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与核心指标,重点关注大学国际化关键的结果指标和关键的过程指标。
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同质性;异质性;比较研究
一、前言
大学国际化是21世纪全球大学发展的新潮流,也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由之路。如何对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与水平进行评估?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创新性地制定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国内外有许多机构和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方案与指标体系,并且彼此参考,不断完善。
譬如,华南师范大学的吴玫选取国内外有影响的4种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 析[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王位选取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6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2];华东师范大学的赵萱比较分析了国内外15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3];赣南师范学院的谭诤重点讨论了6种国内有代表性的大学国际化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指标[4];北京中国石油大学的冯晋豫与詹键则对14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学国际化评估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5];吉林大学的高鹏还对大学国际化评价标准进行了辨 析[6]。诚如他们在研究中所发现的那样,几乎没有两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全相同的,但这些指标体系在呈现多样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特征。基于此,我们收集整理了34篇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相关文献,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这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明当前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特征表现,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备性。
二、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我们以中国知网(CNKI)与超星数字图书馆两个数据库文献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完整性原则选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所谓完整性,是指以中文公开发布并且有全面介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特性。现有文献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该文献具有“三合一”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即不仅有完整的指标体系,而且对每个指标有具体的界定与解释,并赋予各类指标权重,简称“3P”。
二是该文献具有“二合一”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即指标、内涵与权重,必须具备其中两个条件,指标体系欠完整,简称“2P”。
三是该文献具有“单一”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要么只有指标罗列,没有具体界定与解释;要么只有一级指标,并且没有权重,因而指标体系不完整,简称“1P”。这些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原则上不能作为样本。因此,作为本研究对象的文献样本必须符合“3P”或“2P”的要求,具体样本简况详见表1。在本文中,研究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均以代码形式出现,如“三合一”的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代码为“3Pn”,“二合一”的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代码为“2Pn”,其中“n”为序号。经过文献收集整理,我们发现,“3P”类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有17篇,“2P”类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有17篇,合计34篇。它们构成了本课题的研究全样本。
表1 34篇研究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样本文献简况
资料来源:课题组收集整理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计量化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这是一种采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研究文献资料的计量化分析方法,并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即“文献计量学”,在许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专利文献计量和政策文献计量[7]。
三、统计分析与讨论
(一)编制时间分析
通过对34篇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样本文献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研制时间跨度从1994年到2017年,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2007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均有3篇,2003年、2008年、2009年、2012年和2013年有2篇,20世纪90年代只有2篇,并且是国外研制,其他文献都是新世纪研究成果,其中:2001—2009年有13种样本,占比38.24%;2010—2017年有19种样本,占比55.88%,特别是最近10年(2007—2017)是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发的黄金时期,合计有26种样本,占比76.47%。因此,从时间维度来考量,34篇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可以反映国内外特别是中国大学国际化评估研究成果。
图1 34篇样本文献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年度分布
(二)制定者分析
通过对34篇研究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样本文献分析,无论是“3P”类指标体系还是“2P”类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其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制定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由组织机构牵头制定并负责实施。其中,既有由国际组织牵头研制,具有一定普适性并指导全球范围内大学提高国际化水平和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如2P2就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的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委员会(IMHE)与学术合作协会(ACA)联合牵头制定的;也有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管理机构、学术团体或高校联盟牵头研制,对其所在地大学国际化有促进作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如3P1、3P2、3P5、3P6、3P11、2P1、2P3、2P7、2P8、2P10等;还有由大学牵头研制的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如3P4、3P7、2P6等。这一类文献合计有14篇,超过样本数的四成以上(41.18%)。
二是由组织机构委托组成课题组来研制。它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委托性项目,如3P8是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的项目,3P16是由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的项目,2P12是由辽宁省教育厅委托的项目;第二种是立项性课题,如3P3是由教育部立项的“十五”规划重大课题,3P9是由教育部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3P10是由教育部立项的重点项目,3P17是教育部委托项目。这类文献合计有7篇,占样本数的20.59%。
三是由个人进行独立研发。从发布形式看,有两种情形: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其中3P13、3P14、2P5、2P11、2P13、2P14、2P15、2P16、2P17属于学术论文,3P12出自博士学位论文, 3P15、2P4、2P9出自硕士学位论文。这类文献合计有13篇,占样本数的38.24%。
显然,第一种类型即由组织机构牵头研制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最具有执行力,便于推广实施,事实上目前正在实施的评估指标体系,基本上都是由组织机构牵头研制的。后两种类型研发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绝大多数仅限于学术研究与交流,没有正式推广实施,个别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小范围的实证研究。
(三)指标层级构成分析
从这34篇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样本来看,绝大多数采取两个层级模式来构建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即设置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只有约1/3的样本(11篇)采取三个层级模式,即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详见表2),此外,还有2篇样本虽然采取两个层级模式,但列出了观测点,相当于三级指标,合计13篇,占比38.24%。
表2 34篇样本文献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层级构成
资料来源:课题组收集整理
具体来说,34篇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样本文献合计设置一级指标213个,二级指标768个,三级指标615个,观测点71个,合计1667个指标,平均每个样本有49个指标。其中:有些研究文献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比较简单,如2P10只有3个一级指标与10个二级指标,合计13个指标,是指标数最少的样本;有些文献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复杂,如2P1有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180个三级指标,合计203个指标,是指标数最多的样本。
(四)一级指标分析
诚如我们在表2中所看到的,34篇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样本都设置有一级指标,合计213个指标。通过图悦在线词频分析工具得出101个关键词,除“国际化”(词频:67,权重:1,下同)外,词频在4次以上的有30个,分别是教学(20,0.8299)、合作(21,0.8227)、课程(16,0.805)、科研(14,0.7935)、学生(15,0.7906)、国际(15,0.7865)、办学(12,0.7861)、组织(13,0.7686)、战略(12,0.7684)、结构(10,0.7426)、要素(8,0.7303)、教师(8,0.7259)、教育(8,0.7094)、学术(7,0.7075)、师资(6,0.7075)、规划(7,0.7069)、机构(7,0.703)、项目(7,0.7009)、成果(6,0.6951)、流动(6,0.6939)、大学(6,0.6862)、中外(5,0.6824)、观念(5,0.6718)、设施(5,0.6704)、资源(5,0.6542)、海外(4,0.6494)、质量(4,0.6473)、科学(4,0.6463)、特色(4,0.6427)。
具体来说,“3P”类所有样本文献的国际化评估体系一级指标共计106个,通过图悦在线词频分析工具得出66个关键词,除“国际化”(35,1)外,词频在4次以上的有11个,分别是教学(11,0.8245)、战略(10,0.8065)、组织(9,0.7851)、科研(7,0.7733)、办学(5,0.7415)、成果(5,0.73)、课程(5,0.7263)、师资(4,0.7167)、合作(5,0.7148)、要素(4,0.6978)、设施(4,0.6929)。同样,“2P”类所有样本一级指标共计107个,通过图悦在线词频分析工具得出78个关键词,除“国际化”(32,1)外,词频在4次以上的有16个,分别是合作(16,0.8719)、学生(12,0.8403)、课程(11,0.8376)、国际(12,0.8269)、教学(9,0.8106)、办学(7,0.7852)、科研(7,0.7845)、教师(7,0.7769)、结构(7,0.7738)、教育(7,0.7679)、学术(5,0.7462)、中外(4,0.7165)、组织(4,0.7073)、项目(4,0.7073)、规划(4,0.7066)、机构(4,0.703)。
据此,我们发现,大学国际化发展应以大学国际化战略为导向,在构建其国际化评估一级指标时要重点关注过程与结果,其中:关注过程的指标主要是教学、科研与合作,关注结果的指标有成果、项目与组织,合计7个一级指标(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成果、国际化项目、国际化组织)。
(五)样本文献的指标异同及权重分析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3P类样本文献对于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最具完备性特点,我们选取这17篇“3P”类样本文献(其中,采取两层模式的有9种样本,采取三层模式的有8种样本)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异同和权重分析。所有这些样本文献共有792个指标(不含观测点),其中:一级指标106个,二级指标403个,三级指标283个。
以一级指标为例,核心指标要素有15个,按样本采用比率排序,依次是人员构成与交流(12,70.59%)、战略(11,64.71%)、教学(11,64.71%)、科研(11,64.71%)、组织机构与制度(11,64.71%)、合作办学(10,58.82%)、基础设施/服务(10,58.82%)、观念或理念(7,41.18%)、成果(7,41.18%)、毕业生质量(6,35.29%)、课程(6,35.29%)、师资队伍(6,35.29%)、学生构成(5,29.41%)、资金/财务(3,17.65%)、特色项目(3,17.65%),其中,人员构成与交流这一核心指标采用比率最高,为70.59%,其差异化比率为29.41%(5:17),但特色项目的采用率仅为17.65%,其差异化比率高达82.35%(14:17),说明没有一个核心指标被17种“3P”类样本的一级指标所选择,样本文献的指标采用差异化显著。
四、结论和建议
我们通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34种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有如下五大发现:
一是当前94.12%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制是21世纪后研发完成的,特别是2007—2017年是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发的黄金时期,占比76.47%,这表明大学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向。
二是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创新,最好由组织机构牵头研制,并以实际运用为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发的首要目标,以学术交流为研发的辅助目标,以小范围试点和实证分析为研发手段,这样研制的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既便于推广与实施,也最具有执行力,更能确保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三是关于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67.65%采取两层模式来构建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即设置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32.35%采取三层模式来构建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即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但各级指标之间重复性非常严重,即某些样本中的一级指标在别的样本中可能是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甚至是观测点,因而导致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差异化明显,个别指标的差异化高达82.45%。
四是关于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安排,有一半的样本没有安排权重,在安排权重的样本中,发现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的样本中赋予的权重有很大的差异,比如17种“3P”类样本都有的“科研”指标,其权重介于0~40或3~40之间,平均权重值为14.44。
五是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已呈现出一定的同质化趋势。尽管在34种样本中还没有一个指标是完全相同的,即指标参与率较低,但从指标核心要素来看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趋势,特别是国际交流、师资队伍、科研、教学、课程、学生构成与合作办学等指标都被广泛重视。
基于此,我们就如何创新提出如下建议,即根据“二八原理”找到关键的少数,寻找大学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与核心指标。具体来说,在总体思路上,以大学国际化战略为导向,重点关注大学国际化关键的结果和关键的过程,据此来构建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如关注过程的指标有教学、科研与合作,关注结果的指标有成果、项目与组织,由此可以构建7个一级指标,即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成果、国际化项目与国际化组织;在研发方法上,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充分体现多元化原则;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突出目标性与简约性,目标明确,对象清晰,定位准确,宁简勿繁,正如IQRP指标体系(2P2)的研制者简·奈特(Jane Knight)教授所说:国际化评价是一种“奢侈”(luxurious)的评价,在设计指标之初,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大学需要怎样的动因和驱动力(Motivation and Drive)才能接纳它[8]。
[1] 吴玫.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1(5):52-57.
[2] 王位.全球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4):25-33.
[3] 赵萱.全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研究——基于文献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9):116-120.
[4] 谭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4(6):117-120.
[5] 冯晋豫,詹键.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估指标的比较与分 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2):32-38.
[6] 高鹏.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标准辨析[J].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95-199.
[7] 李江,刘源浩,黄萃,等.用文献计量研究重塑政策文本数据分析——政策文献计量的起源、迁移与方法创新[J]. 公共管理学报,2015(2):138-144+15.
[8] KNIGHT J, DE WIT H.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 Paris: IMHE/OECD Publications, 1999: 246-254.
G649.1
A
1674-893X(2018)03−0159−05
2017-12-28;
2018-06-0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组织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职业生涯开发技术研究”(12BGL06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与模型:我省创新人才的OCD研究”(12JL0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转型办学背景下地方本科大学国际化目标定位与管理机制研究”(XJK014BFZ001)
罗友花(1965—),女,湖南邵阳人,博士,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联系邮箱:641484995@qq.com;刘铁明 (1964—),男,湖南邵阳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