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赫县崔家屯金及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2019-01-12杨春鹏郑天林

吉林地质 2018年4期
关键词:石缝大理岩北东

杨春鹏,郑天林,王 帅

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本区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叶赫县西南10 km崔家屯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叶赫县管辖,经过对本区较为详细的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特征及矿体规模、形态等特征。本文重点阐述了崔家屯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成矿模式。区内崔家屯金矿点,以Au矿种为主,兼顾其他有色金属矿产,通过1:1万地质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查明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和矿化蚀变特征。利用地表槽探、深部钻探工程等手段,查明区内地表和深部矿(化)体的数量、规模、产状等分布规律,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圈定矿体,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成矿背景

区域大地构造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Ⅰ级)、吉黑褶皱系(亚Ⅰ级)、吉林优地槽褶皱带(Ⅱ级)、石岭隆起、大黑山条垒(Ⅲ级)南段。

区域地层有古生界奥陶系石缝组变质岩系和中生界白垩系下统连续沉积地层,沿构造呈北东向展布。还有沿沟谷分布第四系现代洪冲积砂、砾石及亚粘土堆积。

区域侵入岩以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期侵入岩为主,分布面积较大,多呈大的岩基、岩株产出。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期次较多,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热源,而且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由于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使成矿物质迁移和富集,形成多种工业矿(体)床。

区内构造属伊通-依兰深断裂的次级构造,断裂具长期发育多次活动的特点。区内北东向构造发育,控制了区内地层和岩浆岩体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内生矿产的分布。它对前期的构造线有明显地改造作用,对岩浆活动与成矿储矿都有明显地控制作用。(见图1)

大黑山条垒是我省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山门至叶赫地区是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卧龙、龙王银矿床及外围多数金、银矿点都分布在该带。该成矿带由于受依兰—伊通岩石圈断裂影响,以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燕山早期北北东向韧-脆剪切带及后期脆性断裂构造控矿,由大窝堡经营盘屯到龙王屯有多条糜棱岩化带及断裂破碎带分布,全部矿产都集中在该构造带上。邱石砬子至杨家屯一带,石缝组地层发育,尤其是中酸性火山岩及大理岩出露广泛。崔家屯金矿点产在大理岩与岩体接触带上,杨家屯银矿化点矿化体产在变安山岩中。所以该处寻找金及金属矿具有广阔前景。

图1 研究区地质图Fig.1 Geological map of the study area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区内构造层在晚古生代为大陆边缘活动带,到中生代演化为大陆裂谷,后期不同时代构造叠加、继承和改造,表现了本区构造演化的复杂性。本区构造表现为加里东期近东西向褶皱与燕山期北东向断陷迭加的产物。加里东期构造表现为岩石强烈塑性变形的紧闭不对称同斜褶皱和塑性变形向脆性变形过渡的揉皱型滑劈理带,以东西向为主。燕山期构造表现为多次活动的脆性、韧性断裂成群成组展布,其中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北东向构造对北西构造有一定的改造作用。在区域地球物理特征上早期东西向构造表现规模小。北东向构造表现规模大、轮廓清楚。矿区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张性断裂带,该带向北可与大窝堡、山门银矿区北东向构造带相连接。构造断裂带主要由大理岩、变质粉砂岩、变英安岩及构造泥组成。崔家屯金矿点位于其中。(见图2)

北西向断裂在区内正北沟-杨木林一带出露,该断裂长8.5 km走向330°~350°,倾向SW,倾角70°左右。破碎带宽50~100 m,可见大小不等的构造角砾,并呈定向排列。

2.1.1 北东向构造

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构造,它对前期的构造线有明显地改造作用,对岩浆活动与成矿储矿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大窝堡北东向弧形韧性断裂带:

总体走向自南向北由70°转为35°,呈弧形展布,总长度6.7 km,由南西向北东沿走向断裂宽度由1 700 m逐渐收敛为500 m。

2.1.2 北西向构造

以正北沟-杨木林子断裂为代表,断裂长8.5km,走向315°~330°,倾向SW,倾角70°左右。破碎带宽50 m~100 m,断裂以岩石破碎为特征,具有张性结构特征,可见大小不等的构造角砾,并且呈定向排列。与NE向断裂斜交。

除NE、NW向断裂外,尚有规模不大的NEE向(近EW向)断裂,主要有杨家屯-崔家屯断裂、于家大背-李家屯断裂。它们主要发育在下二台群及粉房屯序列侵入岩中,展布方向与上述地质体展布方向协调一致,主要表现为岩石挤压,破碎及片理化等特征,并且有继承性活动的特征。

图2 崔家屯金矿点地质图Fig.2 Geological map of gold mine in Cuijia Village

2.2 地层

区内位于华北地层大区(V),吉林地层小区(V31-1),张广才岭-南楼山地层分区(53),九台地层小区(531),共划分8个岩石地层单位。

2.2.1 奥陶系石缝组(O3s)

主要出露在区内崔家屯~邱石砬子一带,面积约4 km2。为石缝组一段、二段地层。

石缝组二段(O3s2):岩性为条带状大理岩、燧石结核大理岩局部见透闪石金云母大理岩夹变质粉砂岩、变英安岩等。北东向带状分布。

大理岩分为硅化大理岩和角砾化硅化大理岩,是主要的含矿岩石。

硅化大理岩:

灰色,细粒变晶结构,具有灰黑色条带,岩石挤压片理、节理发育,硅化蚀变较强。角砾岩化硅化大理岩:

灰黑色,块状-角砾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局部破碎强烈。主要成分方解石、局部见燧石条带,普遍含碳质。硅化强,玉髓状石英岩岩石节理交代呈网脉状。

变质粉砂岩:

灰白色,变余砂状结构,变余纹理构造。碎屑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占80%以上。胶结物为粘土质,占20%。挤压片理发育,沿片理硅质交代较强。

石缝组一段(O3s1):岩性为变质流纹岩、英安岩夹变质粉砂岩。

该组地层发生褶皱变形,走向北东,构成盘岭背形翼部。呈飘带状、孤岛状分布于侵入体或构造带中。该组岩石中硅化、石英网脉发育。依据区域对比该地层是金、银等贵金属主要矿源层。

2.2.2 第四系全新统

沿沟谷或河谷等低洼地分布,主要岩性为松散的沙砾石、砂、粘土等冲积物,厚度一般不超过3 m。

2.3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期片麻状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和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燕山早期中粒石英闪长岩。沿地层走向侵入,脉状分布。

2.3.1 片麻状中细粒石英闪长岩(S3S)

根据岩石光谱分析结果统计,岩石中Pb、Ag、Ga、W、Be、Ba等元素含量稍高于同类岩石的维氏值,Cu、Zn、Mo、Ni、Ti、V、Mn、Sr等元素含量均低于同类岩石的维氏值。

2.3.2 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S3D)

岩石中Ag、W、Ni、Co、Cr、V等元素含量稍高于同类岩石的维氏值,Cu、Pb、Zn、Gu、Mo、Ti、Mn、Be、Ba、Sr等元素含量均低于同类岩石的维氏值。

2.3.3中粒石英闪长岩(J3G)

岩石中除Pb、Be外元素含量高于同类岩石的维氏值外,其他元素含量均低于同类岩石的维氏值。

2.3.4 二长花岗岩:

肉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占30%,钾长石占35%,石英占25%,黑云母占 5~10%。

2.3.5 似斑状花岗岩:

土黄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占60%,钾长石占10%,石英占20%,黑云母占10%。

2.4 物化探

激电异常值(ηs为15%~20%)和低阻异常(ρso 300~800Ω·m)呈线形或串珠状分布,指示为矿化蚀变带的范围。△Z负磁异常带(0~-100 nT)的断续分布,是控矿构造的间接标志。地电化学Ag、Au及Cu、Pb、Zn综合异常指示矿化或蚀变带的存在。尖峰状、梯度变化大的高值异常反应地表矿体存在,而盲矿体则为低缓异常。

3 矿化蚀变特征

崔家屯金矿点矿化蚀变带断续长约2 200 m(包括崔家屯东、西山),硅化较强。西山长度约1 200 m,含Ag :1.4~2.0×10-6。东山长度约1 000 m,含Ag:10.9×10-6。主要含矿为硅化蚀变岩、硅化大理岩、变英安岩。矿化蚀变带向北经红花店子北山(含Au:0.2×10-6)、蒿子沟北山到大窝堡金矿点,都见有硅化蚀变岩,并有金、银矿化显示。向西与杨家屯银矿化点对比同属石缝组上部大理岩、变质粉砂岩含矿岩系。

另外,由杨家屯经崔家屯、红花店子北山、蒿子沟直到大窝堡,构成一北东向长约10 Km的矿化蚀变带,该带构造发育,成矿条件良好,矿化标志明显,与山门银矿区成矿条件类似,并有金、银矿化显示,是重要的寻找金及多金属矿地段。

崔家屯金矿点见有1条金矿(化)体,由探槽工程控制。控制长度近100 m,宽度7 m左右,向深部有变厚的趋势。含矿岩石产状,倾向125° ~140°,倾角 51° ~68°。

含矿岩石为硅化大理岩、硅化角砾岩化大理岩。含Au最低为0.39×10-6,最高为2.11×10-6,平均1.25×10-6;含 Ag最高为231.1×10-6,一般含 Ag :5.0×10-6。

矿石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含矿岩石为硅化大理岩和角砾化硅化大理岩。

近矿围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多具碎裂结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红化、黄铁矿化等。

4 找矿标志

多期次构造活动的构造复合带,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带,并有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部位。

奥陶系石缝组地层含泥、碳质较高的大理岩夹变质粉砂岩、板岩层位与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特别是与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部位。

岩浆强烈活动区,脉岩发育的构造岩浆杂岩带。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石红化(赤铁矿化)带。铁绢云石化蚀变带。强硅化角砾岩带。构造控制的交代石英岩带。铁矿化硅化蚀变岩带。

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其氧化物的蚀变破碎带。

线型分布的不同蚀变叠加带。

5 成矿模式

浆岩与石缝组地层大理岩、变质粉砂岩侵入接触带和北东向构造断裂复合部位,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受接触带和断裂带控制。矿体围岩顶板为石英闪长岩,底板为大理岩、变质粉砂岩。

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要容矿构造。近矿围岩蚀变空间上有 相互叠加和分带现象,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赤铁矿化等。矿化与硅化最为密切。

矿体分布在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与石缝组超覆侵入接触带上,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带控制。矿床成因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以裂隙充填为主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工业类型属破碎蚀变岩型矿床。

猜你喜欢

石缝大理岩北东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在山石缝中的日子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石缝间的生命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长在石缝间的那棵树
Flashback phenomenon and residu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the use of "bath salt" 3, 4-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