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口太昊陵庙的生殖文化崇拜探究

2019-01-12贾柯

魅力中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木楼巫术庙会

贾柯

(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河南 周口 466000)

引言:生殖崇拜是太昊陵庙庙会中民间信仰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形式,这种生殖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庙会文化等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做好周口太昊陵庙庙会的生殖文化崇拜研究,有助于大众更好的理解庙会礼仪及各种活动所蕴藏的含义。

一、生殖崇拜文化的出现成因

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于形成了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即:生殖崇拜。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与物质的生产、人类的繁衍息息相关。人类自原始社会阶段就已经表现出了对生殖器的崇拜诉求,比如,他们具有强烈的祈求生育、繁衍子嗣的愿望。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不足、人口数量较少、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在其中生存的氏族人类需要应对自然灾害、疾病、野兽等危险,当人类发现“人类的寿命仅能维持一段时间,不过利用繁衍的手段可

以实现生生不息后”就明白必须通过“生育”对战死亡与灾难。特别当自然灾难造成的影响特别巨大时,人类会产生越发强烈的生殖祈求,为了保证社会生产力充足,原始人就会十分关注生育问题,所以从原始社会便产生了生殖崇拜文化。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提出,在人类的原始文化中,“食”是服务于“生殖”的,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文化即生殖崇拜文化是人类精神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

由于人类文明快速发展、更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生殖崇拜文化的影响力逐渐降低,不过在时间长河中依旧存在,这主要和中国现代文明社会强调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观念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生殖崇拜依旧存在,并以庙会这种特别的形式,有效的展现在了公众视野当中。

二、针对庙会中生殖崇拜所引发的习俗展现与生命观的分析

(一)对“子孙窑”进行扣摸的习俗

周口太昊陵庙中有直接呈现生殖文化崇拜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子孙窑”的扣摸求子习俗。在太昊陵庙显仁殿的东北角基台墙壁上就存在一个“子孙窑”,相传只要摸一摸便能子孙满堂。当代社会,去扣摸“子孙窑”的人主要以孕龄妇女为主,在触摸时必须平心静气。相传,扣摸次数会对孩子的性别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子孙窑”象征着女阴。与此同时,在原始社会初始阶段,当时的人类生产力较低、对生殖繁衍理解不深,仅仅明白女性生殖器在后代生育中发挥的作用,忽略了男性生殖器与性交的价值,因此,崇拜女性生殖器是从原始社会生殖崇拜时期率先出现的。[2]

巫术是人类表示自己对生殖器崇拜的直接体现之一,其中扣摸“子孙窑”行为便属于巫术的一种。传统的性巫术也被成为繁殖巫术,生殖及巫术崇拜意识的结合产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性巫术崇拜。所谓巫术崇拜,指人类希望对超自然利用通过幻想手段加以控制,达到将人类愿望实现的目的,性巫术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类得到生殖能力。

在《金枝》一书中说道“巫术有两种,首先是基于接触律原则,通过彼此接触产生神秘的感染力;其次是基于相似及模仿律原则,通过和相似或模仿的东西触摸,就能获得其感染性质。”性巫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首先可以在人类繁衍中运用;其次能够在动植物繁殖中运用;最后还可以在祈求雨水等中运用。所以,人类希望触摸“子孙窑”得到生殖魔力,实现生子愿望。因此,女阴崇拜在对“子孙窑”扣摸的习俗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3]

(二)庙会经跳舞与生殖崇拜

在庙会举行期间,人祖爷是必须通过仪式、上香等进行祭拜的,而舞蹈祭祖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经挑舞。经挑舞又被称为担经挑,通常由中老年妇女自发的进行组织、表演。相传,该舞蹈只传女性、不传男性,内容以伏羲和女娲为主,舞者需穿全套黑服,还要将2m长黑色纱巾包裹在头部,黑纱底端有很多长穗,代表龙尾,当舞到高潮时,舞者之间要背靠背相互摩擦,表示伏羲和女娲交合的状态。[4]

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交合的画作曾在中原南阳地区被发掘而出。当人类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后期与父系氏族社会初期后,生活中的男性作用更加突出,原始人利用对饲养牲畜的观察,逐渐的发现了人类生殖、繁衍的行为方式,并渐渐的了解女性受孕需要直接性交才能实现,所以原始人感觉只有对男女交合使的状态进行模仿,才能得到强大的生殖力;因此,就演变出了“阴阳交合,始化万物”的全新生命观。

同时,巫术也包含经跳舞,经跳舞就是对男女交合形态在进行模仿,他们觉得通过模仿交合行为就能获得相似的结果,从而实现人类的繁衍生息。同时,面对歌舞狂欢的欢喜气氛,求子者也可以去深深的感悟,这对妇女生育是有利的。比如在对“子孙窑”扣摸期间,一些人感觉摸一下还不够,他们一定会在子孙窑中插入手指在摩擦一会,通过对男女交合状态的模仿,希望获得强大的生殖能力。

出现经跳舞的原因,首先是对伏羲、女娲对人类繁衍做出的贡献行为的感谢;其次是人类对男女交合生殖力崇拜的展现;同时也直接体现了古代男女畅谈情爱、自由交合风气的意识。而且一部分专家学者将这种行为称为“野合”的标志性行为,这其中对民间信仰的生命观进行了有效展现。

周口太昊陵庙会有着很多神话传说,比如女娲和伏羲滚磨成亲、捏土造人,实现了人类的生育繁衍等。之后,伏羲邀请大量的男女通过在太昊陵庙中相识的方式做媒成亲。所以,人们给予女娲与伏羲的尊称是“高媒”。当伏羲逝世后,后人在淮阳太昊陵庙会处将其下葬,并建造了高大的陵墓,通过年年祭拜的方式进行祭祀,由于其香火旺盛,所以就变成了庙会。《周礼》在记载地官“媒氏”的职责时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由官方召集的男女狂欢的“仲春之会”。《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如《溱洧》、《桑中》等等,也都与当时的仲春之会有关。[5]

由此可知,太昊陵庙的前身也许属于古代男女狂欢的地方。之所以出现了性巫术这种遗留的文化,主要可能和民间信仰观念存在较大的关系,同时,这也是人类“两种生产”本能相互钳制产生的现象。由于农耕经济生产文化在中原区域根深蒂固,所以每年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作物收成和当地人存活息息相关,因此,粮食生产与人类繁衍的重要性便不分伯仲。由于原始人对大量事物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概念,所以并不知晓人和自然物的明确界限。他们仅仅认为“动植物繁殖与人类繁衍基本一致”。

所以,“类比联想”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被原始的人类大量的运用,他们始终都认为人类生命的繁衍和农业的发展原因一致,并互相影响。因此,人生观与农事观系统联系越发紧密,并逐渐演变成了人类民间传统的主流信仰观念系统,同时也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观”在民间信仰中得以显现、流传。所以,每年春天庙会经跳舞舞者会通过对男女交合状态进行模仿,去感受春季神奇而又强大的生殖力,希望借此强化人的生殖水平;其次,也是希望自然环境与农作物能够被人类的生殖力行为感化,提高其生命活力,实现增产丰收的目的。该现象主要展现了“天人合一”理念,因此可以说“春天的节日和农事信仰、生殖崇拜信息相关,同时春天开展的所有活动均希望发挥生殖感染魅力,从而实现作物的茁壮。”

(三)“楼子”——周口太昊陵庙庙会不可或缺的祭器

相传“楼子”是人祖爷非常喜爱的祭器,有香楼子、木楼子两种。在进行人祖爷的祭拜活动或者当某人得子后举行还愿仪式的时候,会使用木楼子作为祭器。而人祖爷此时则具备了祖先神与生育神双重身份。

通常杨木是木楼子主要制作材料,木楼子是一根棍子形状,一头很尖,和尖头处相距15cm的棍身处是朝四方向上开口的木斗。木楼子之间体积存在差异,但外表都是红色或粉红色。需要求子的人当孩子2岁左右时,便去庙会“请”木楼子,然后在漏斗里装入贡品等,让孩子举过头顶,并送至太昊陵前恭敬的放置。木楼子生殖崇拜色彩浓厚,专家觉得木楼子头端的斗型实际上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这是对男根的崇拜;而木楼子上木斗则是对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二者的结合则是对男女交合生殖魅力的崇拜。

木楼子的木斗平面投影是一个朝上开口的梯形,代表女阴,而目光恰巧经过木斗中部穿出,由于木棍代表男性生殖器,所以木楼子整体象征着男女交合形态,而选择红色,则是对女性怀孕后经血的象征,由此可见男女交合的生殖魅力还是很受崇拜的。

随着中华文明的兴起以及大量华夏子孙开始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太昊陵庙的朝祖庙会已经成为了声势浩大的庙会之一。在周口地区的太昊陵庙庙会往往汇聚了天南地北多个省份的人,这里每天朝祖、烧香、许愿的人数以万计、数不胜数。由此可见祖先的力量极具号召力;不过庙会的底色依旧是生殖崇拜,原因是“人类祖先繁衍的最终需求,实则为生殖崇拜的产物。”在古代发展中,祖先和生殖崇拜往往是紧密交织,无法分割。比如,在红山文化等古文化遗址开发区,均有石祖等代表男根象征意义的文物出土。而“祖”字古作“且”,在甲骨文中正作挺勃的男根之形,犹“妣”之为“匕”,像女阴。对此,郭沫若先生《甲骨文研究·释祖妣》已详细论析。[6]

所以,在太昊陵庙会中,很多人会通过对“子孙窑”的扣摸,希望实现自己的求子愿望,可见人们认为女娲祠与子孙窑密不可分,从而对女阴崇拜文化进行推崇;同时,还会用手指模仿男女交合状态,渴望借此获得强大的生殖能力。由于女性生殖作用被放大,所以具有女阴特征的“子孙窑”魅力不断提升。不过,当期求子成功还愿期间,则通过对乡镇男性生殖器的木楼子对人祖进行祭拜,由此对男权地位对女权地位的压制性进行了展现;不过,这也是对“阴阳交合,始化万物”生命观的一种展现。

(四)对泥泥狗的分析

周口地区广为流传、扬名四海的当属淮阳泥泥狗,这是人们在祭祀人祖爷与人祖奶时使用的具有高度抽象变形的物品,是通过口传心授、流传至今的重要崇拜物。求子是周口太昊陵庙的主题,因此,生殖崇拜文化含义也深入泥泥狗当中。通常会选择胶泥制作泥泥狗,然后用辅助设施塑造生动的形象。常见的有神话故事里面的飞鸟、走兽等。完成造型制作后要送入火种焙烤、晾晒,然后用黑色铺底,选红白黄绿等对装饰花纹进行彩绘。而且泥泥狗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选材是远古内容、技法简答朴素、颜色古朴大方、造型各异等。根据造型及颜色应分成大花、小泥鳖、中小板三大种类。而泥泥狗以大花货种类最多,其色泽浓郁,线条用彩色勾画、黑色垫底,中部又绘有大色块,最终才得大花之名。

其造型多样,有兜肚猴、光板猴、猫拉猴、猴头燕、斑鸠、鸡、狗、人头兽等100多种。大花货高低不等,一般为7厘米至30厘米左右,较大造型有猴山、猴树等。泥泥狗种类繁多,姿态各异。不仅仅是以狗为主要表现内容,同时也包括猴、虎、鸟、鱼、人等。[7]此类现象具备了明显的变形特征,其中以鸟变与猴变为主。其中四不像、盘脚猴、猴头燕等属于猴变主要类型;斑鸠、鸡等飞禽属于鸟变主要类型。猴变与鸟变都是对女阴崇拜等生殖崇拜内容的体现;其中女阴崇拜主要由猴变体现,男根崇拜则主要由鸟变体现。

以猴变形进行分析,两只猴子的外形明显是对雌雄交合含义的展现,其所代表的的就是对男女生殖结合的崇拜,而面猴的红白色则是对女阴形状的展现。以鸟变形分析,可以发现男根采用了屹立挺拔的鸟形实现了突出展示,代表男根在生命繁衍、子孙满堂目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价值,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男性生殖的高度崇拜,代表着当地民众追求、渴望无上生命、生殖力的诉求。同时,泥泥狗外表中的花叶纹等图案纹饰,明显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这属于崇拜女阴生殖文化的另类体现方式。

结束语:总之,周口太昊陵庙的庙会文化通过借助生殖崇拜文化作为发展底色,在配合展现生殖崇拜的各类行为及活动,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阴阳交合,始化万物”的生命观,对推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具有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木楼巫术庙会
小木楼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庙会经济
赠木楼故人
甘谷县大像山大佛窟木楼考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