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院校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认知
2019-01-12秦永云
秦永云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性新升本师范院校也相应增加。相对省属部属高校,地方性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尤其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高等代数》课程对学生的抽象理解力要求很高,因此,学生普遍反映《高等代数》较难,大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没能真正理解,而后续课程要用到相关知识时,印象不深。而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正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修养,为后续课程做铺垫。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知识,又能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又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文选用北京大学代数小组编写的经典教材《高等代数》第四版为例,采用数学主题情境教学法。下面是本人教学中的几点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一、从简单例子出发,加强学生对抽象定义的理解
高等代数主要研究抽象的代数系统以及代数运算,其抽象定义较多,如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等。这些定义的理解直接关系着整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而面对学生抽象理解力较弱,教师可从简单例子出发,从而加深学生对抽象定义的理解。例如,在讲线性空间的定义时,可从平面向量、n元数组入手,让学生总结它们都是带有运算的集合:加法和数量乘法,且这两种运算满足一些规律。把这些共性抽象出来,就得到线性空间的定义。这样,学生对线性空间这个抽象的定义有了具体的例子,就能做到真正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学习线性空间的相关性质时,联系这两个例子也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些抽象定义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抽象代数》中群、环、域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一题多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矩阵的合同是高等代数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课本上的内容只能让学生记住什么叫合同:称矩阵A与B合同,如果存在可逆矩阵C使得B=C’AC。但是,学生往往不理解它的实质——左乘C’和右乘C,对矩阵A来说发生了哪些改变。另一方面,书本第五章第二节,讲到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方法,教材上提到两种方法——配方法和矩阵法,我在备课时查了相关资料,发现还有另一种方法——初等变换法,即将矩阵A和单位矩阵E一上一下排成一个大矩阵,对这个大矩阵同时做初等行变换和初等列变换(所做的行、列变换要一致),则将A化为对角矩阵时,E就化为替换矩阵C。这种方法教材上没有提到,但我给学生讲解后,学生反映这种方法较前两种简单,而且,这种方法多次强调,对矩阵A同时做同样的行、列变换,这恰好解释了合同变换——左乘C’和右乘C,就是对A做了一系列相同的行、列变换。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只出现在高中课堂中,高等代数的教学同样要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二阶行列式的定义时,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出发,让学生自己推导,并观察解的特点,总结出分子分母的特征——都为两数乘积减去两数乘积,从而把这样的运算定义为二阶行列式。让学生把二元的情形推广到三元、多元,就自然地引出三阶行列式、n阶行列式的定义。又如,在讲解逆矩阵的定义时,从中学中的逆运算出发;在讲解辗转相除法时,从短除法出发;在讲解线性空间的基与坐标时,从直角坐标系的单位向量、坐标出发;在讲解线性变换的运算时,从函数的运算出发。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行推导、引入新概念,就能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四、注重名词解释,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高等代数的定义、定理中有大量的名词,这些名词都是沿用国际惯例,所以课本上没有做太多的解释。然而,给学生讲清楚这些名词的由来及背景,往往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解释数学中“线性”的含义,并联系中学学过的线性规划,让学生明白“线性”即“一次”,这样,就能加强学生对线性方程组的理解,并且,在学习线性组合、线性相关性、线性替换时,也能更好更快的理解相关概念。又如,在讲解惯性定理时,联系物理背景,“惯性”即“保持不变的性质”,这样,惯性定理就是实二次型在非退化线性替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在讲解线性子空间的直和时,从几何中解释,“直和”即“垂直的和”,就能使学生理解直和的等价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