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9-01-12谢莉花

魅力中国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字德育课文

谢莉花

(重庆市潼南区育才小学校,重庆 潼南 402660)

小学语文是极为重要基础性学科,其本身有着极为强烈的思想性、文学性、工具性,而这些特性也为教师开辟了一条有利的德育教育渠道。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应当去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为德育的渗透开辟一条良好的道路,而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场所。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蕴藏的人文素养、精神品格,作为良好的德育素材,实现德育的渗透,从而让阅读更好的与德育教育实现更好的融合。

比如说在《微笑着承受一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在了解课文大概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课文背景。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原国家体操队队员桑兰的经历。这时候学生大多能够对主人公的毅力产生佩服之情,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去分析主人公用微笑来面对伤痛的生活态度以及乐观精神。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同时也能够让这些德育因素,真正的落实在学生的心理,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再比如说,教师可以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比如说角色扮演活动。如在《陶罐与铁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结合对课文中角色的理解,去分角色进行阅读。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趣的,学生们也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当中。这样也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中国文字博大精神,尤其是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有着强大的教育作用,同时其也成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应有目的性的体现文字内涵,在学生记忆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字的笔画、结构、外形等特点,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实现德育的渗透。比如说,在学习一个陌生文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发现文字的特点。如“劣”这个字的教学中,学生会发现其有两个以前学过的文字组成,即“少”与“力”这两个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干同样的工作,其中一个人要比另一个人付出的“力气”要“少”出许多,那么这个人始终会差人一等,同时这个人也会处于一种“劣势”的状态。通过这种文字解读,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的记忆文字结构,同时他们也能够了解文字内涵,并对文字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三、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作文教学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从实际角度来说,学生在进行创作作文的过程中,也是他们抒发情感的时候,同时也是他们反思事物、反思生活的过程,只有学生将这些情感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学生才能够收获最好的作品,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再从小学语文德育的角度来说,学生人文意识、道德意识的提升,往往是以“情感”来进行催化的,只有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他们才能与知识中的“情感”实现共振,从而进入到更加深入的学习层次中。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就必须重视对情感的利用。

比如,在《一次难忘的事》写作练笔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必须要“我手写我心”,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客观真实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真诚待人的良好品德。而在教师节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自己的老师,让学生学会感恩他人的付出,进而培养小学生学会感恩。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将教学锁定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还要适当地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民生,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健全阳光的人格。教师要求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务必要讲真话、言真情,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文字呈现出来,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必将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此给予高度地重视,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思考有效的渗透策略,进而使德育能够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帮助小学生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文字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