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的几点探索

2019-01-12李红霞

魅力中国 2019年26期
关键词:海滨课文内容小城

李红霞

(河北省蔚县马宝玉小学,河北 蔚县 075700)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能把兴趣培养成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愿、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对于学习语文的学生,主动或被动,积极或消极,能否学好语文,兴趣尤为重要。那么,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图文对照,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它往往形象生动的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提高他们深究课文的兴趣,所以对于插图的运用我是非常重视的。例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抓住了海滨小城的特点,语言优美流畅景色迷人。我先出示了海滨小城的挂图,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欣赏图画中色彩斑斓的海滨美景和玲珑整洁的小城,指导他们细致观察,然后把课文中重点的段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填空,品味海滨小城的语言美和景色美。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海滨小城之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这海天辽阔,小城玲珑,美不胜收的海滨小城发出由衷的赞叹,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要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简笔画就是一种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如《蛾眉道上》的教学,要学生理解铺路人的辛劳,可从山道的高、陡、窄入手。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再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蛾眉道的特点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大家对比交流,图文对照,加深了学生对蛾眉道特点的印象,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铺路人要在这么高、这么陡、这么窄的山道上背着一块块大石头上山铺路是多么的辛劳。

二、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单纯地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情感之外,文章就显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了。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教学《月光曲》时,我先以音乐大师贝多芬优美的《月光曲》导入,用录像播放月光从海面升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月夜的美。当学生沉浸在我所创设的月夜情境时,我再以感人的语调诉说这首动人的《月光曲》的来历,学生立刻对盲姑娘的不幸产生了同情,并对贝多芬的行为予以肯定。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得以调动,迫不及待地要学习这一感人的课文。在悠扬的乐曲中,这节课收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以一曲《送别》贯穿全文,让学生在一种临别依依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志愿军与朝鲜人们依依惜别的心情,由于情感得以调动,许多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此说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是教学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的一种非常有效手段。

三、设疑思考,激励探索

教学知识性的课文时,如果依书直说就会使文章枯燥无味,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指导学生设疑、释疑,激励探索,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前,我先向学生提出疑问:“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科学仪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从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为此而感到新奇,满脑子疑问:蝙蝠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它与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接着我就引导他们看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让他们从课外书中获得新的知识储备,学习情绪高涨。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蝙蝠是怎样飞行的?它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又有了知识储备,再加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一张一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通过设疑思考,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一堂课后,学生不但知道了蝙蝠是通过嘴巴发出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传入耳朵来辨认方向的,雷达就是根据着一原理来制造的,还了解到科学家利用一些动物的特点,制造了许多对人类有益的科学仪器。又如在教学课文《太阳》时,我发现学生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以外,还有许多疑问,我就引导他们主动设疑,他们提出了:除了课文提到的关系外,太阳与我们还有什么关系?如果太阳整天照射会怎样?……等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我让他们互相讨论析疑,并启发他们以创新的角度去思考。一节课后,他们不但从学习中获取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太阳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更开阔了视野,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语文课也有了新的认识。

四、以演助学,提高兴趣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神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适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时,我们应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再现情境美。因此,我在教学这类型的课文时,运用了课文剧表演的方法,以演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文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创设情境,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如何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课文剧的编排和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把《西门豹》一课中西门豹怎样查访,怎样揭穿河伯娶媳妇的谎言,如何教育人们相信科学这一过程栩栩如生地活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文剧表演,使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现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科学头脑,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学探索中,课文剧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创设语文环境,驾御课堂的好方法。

兴趣是一张高扬的风帆,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能推动人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海滨课文内容小城
小城雪花
夏日海滨
小城大爱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即使从未走出小城的孩子,也不会有逼仄的童年
海滨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