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芙蓉国里尽朝晖

2019-01-12□易

时代邮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木芙蓉湖南人朝晖

□易 欢

它叫芙蓉,确切来讲是木芙蓉,湖南人给予了它全民性礼遇,地名人名、衣食住行纷纷请它代言,诸如芙蓉区、芙蓉镇、芙蓉路、芙蓉广场、芙蓉桥、芙蓉矿,张芙蓉、李芙蓉、陈芙蓉,乃至叼在嘴上喝进肚里的烟酒,皆有它的身影……或许是因它塑造了这片土地上蓬勃向上的秋冬景观,才如此让湖南人钟爱,诚如“芙蓉国里尽朝晖”所说,它一扫落叶的肃杀之气,容不得片刻悲秋感怀,带来灿烂阳光。

“多情常伴菊花芳”的芙蓉花不仅仅受湖南人的喜爱,不单有芙蓉国一说,还有芙蓉江、芙蓉城。所谓芙蓉江指的是浙江省的瓯江,因两岸曾遍植芙蓉而得名。四川成都也曾因全城种满芙蓉而称作芙蓉城。至于芙蓉国,是说湘江两岸早在1000多年前就曾栽满芙蓉,被称作“秋风万里芙蓉国”。

借此回望,当年湘江两岸秋风万里满目芙蓉的盛景,应该是芙蓉的故事,也是湖南的故事。

唐宋时代,湖南湘、资、沅、澧流域广生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繁盛丰茂,而又颇为淡雅素美。位于洪江市的芙蓉楼,正建于唐代,是湖南迄今较早以芙蓉命名的建筑,为王昌龄宴会宾客之地。1000多年后,芙蓉花装饰在湖南省府屋檐下。它们恰如其分地在芙蓉千年历程的始末两端,宣告芙蓉国的由来。

唐代另一位诗人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写有《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至随后的唐末五代时期,另一位诗人谭用之在湘江两岸看到大片的芙蓉。那是一个寒风乍起的秋雨天,芙蓉用鲜艳浓烈的花海打动了谭用之,令他感慨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无论是王昌龄,还是柳宗元、谭用之,当他们以贬谪之身来到当时的湖南,美艳的木芙蓉都足以抚慰他们流放的内心。那个时候的潇湘地域没有后来的美好,而是一袭远古的凄远。谭用之看到的湘江与今日湘江断然不同,那是洪水不断的大河。在布遍河汊水道的乡野湖南,芙蓉以强盛的生命力、鲜艳浓烈的花容、高挑挺举的身姿俘获南下贬谪诗人的心灵,湖湘大地的芙蓉盛世的逆袭之路由此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国领袖毛泽东两次在诗中引用“芙蓉”,更使芙蓉国之雅称广为传播。

一次是1961年秋天,毛泽东为答谢周世钊、李达、乐天宇所赠礼物和诗,写下咏叹湖南风物的《七律•答友人》,其中,有“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句。诗中,毛泽东既是赞叹湖湘文化之悠久、绚烂,更是因为毛泽东对牺牲了的许多亲朋故旧的追怀。故乡湖南,在诗人的梦里,那遍地绽放如同朝霞的芙蓉,就是这个古老省份的象征。

同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8岁生日。当天,他又写了一封信给湖南省副省长、同学、诗友周世钊,更直接引用了谭用之的诗句“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千年前的谭用之是无法想象此番情景的,他所处的芙蓉国秋风万里,而今满眼朝晖。三湘四水,物华天宝,热土潇湘,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材,于斯为甚”的盛名。

猜你喜欢

木芙蓉湖南人朝晖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三只蚊子
木芙蓉
湖南人精神的深度开掘——读《湖南人的精神》有感
这些花儿爱变脸
17个产地木芙蓉叶中芦丁测定
唆拜(外一首)
吴朝晖秘书长接待RDPAC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