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能训练

2019-01-12李丽芹

魅力中国 2019年26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课文内容课文

李丽芹

(河北省定州市西里元小学,河北 定州 073000)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语文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阅读训练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他们的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踐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

(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小学生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凶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了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搭”,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二)朗读有助于小学生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的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考、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综合作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白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朗读可以培养小学生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

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

(一)整体性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阅读形式的关系。一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二是朗读与讲解的关系。三是朗读与状读的关系。

(二)层次性

1.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日的、要求不同。初读课文时,主要日的是让小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日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2.对不同水平的小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要有所不同。基础较差的小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读破词语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生字生词,朗读的要求应着眼于正确、流利。有些小学生虽能比较流利地朗读,却读不出感情来。

(三)实效性

朗读训练的安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什么时候进行感知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现性的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日标、课文特点、小学生实际等凶素作细致而科学的安排。此外,还要把握住朗读训练的恰当时机,一般在学习课文重点句或重点段落时进行朗读训练。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课文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背课文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