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学略谈

2019-01-12申恩要

魅力中国 2019年26期
关键词:省力探究材料

申恩要

(河北省唐县北罗镇北罗辛庄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对实验细节的把握,是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实验前精选材料,力求方便实用

(一)利用材料间的相互关系,灵活加以组合和运用

实验教学能否成功、效果能否达到,不仅仅取决于实验材料是否充足,还取决于实验材料选择是否科学,搭配是否精当。

学生实验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有典型和有结构性的材料,让孩子们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如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不仅要为学生准备铁片、铜片、橡皮、玻璃、陶瓷等直接能体现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还应准备好牙膏皮、铅笔芯等可能引发学生探究矛盾的材料。这些有结构的材料,为发展学生科学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二)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时机,分层、适时、有序地呈现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过早发送探究材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层次地发送材料,就能调控探究的范围和深度,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例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学生猜测物体是沉还是浮可能与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有关后,教师抛出了第一组材料:木块、石头、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泥、胡萝卜、蜡烛,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发现与自己猜测不相符的结果 ——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可能没有关系。教师又提供了一组特殊材料:大小相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块、木块、黏土块,实验获得了新的进展 ——轻的易浮重的易沉。第三次提供重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铝块、橡皮泥、萝卜块、木块、泡沫塑料块,结果发现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这样分三次呈现,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以材料来指引探究,有序而有效。

二、实验时明确目标,见机行事,灵活处理实验信息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的名称及在动手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并精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学习研究。如教学《反冲》一课,发现有的有的实验小组实验失败,学生实验时往塑料瓶倒水后,刚开始瓶子还能沿着喷水的方向倒转,可接下来又沿着喷水的方向正转起来,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师生最终一起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原来在铁架台栓塑料瓶用的是两股绳,这样塑料瓶反冲转动后,两根绳子可能会互相绞在一块,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带着绳子往回转。问题的症结既然找到,进而使他们改用一股绳子栓瓶子,当学生再次实验成功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实验后引导交流,提升素养

(一)抓住思维亮点,层层深入

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多一些追问的细节,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例如教学《被压缩的空气》一课,学生回答:手推活塞,活塞被推了进去,空气变少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立即反问:空气真的变少了,逃到外面去了吗?在学生一番探讨后都认为空气没有少而是被压缩了,教师又问:空气到底能压缩到多少呢?能不能压缩到“0”毫升?经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对压缩空气的理解层层递进,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借助意外现象,指引探索

有时候,在实验过程经常能遇到一些“意外”,教师要很好的把握这些“意外”把学生的研究热情引向深入,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滑轮》一课,先让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进行了猜测,学生大都认为“定滑轮肯定是省力”。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结果得出的数据各不相同:有的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力也不费力。学生为各自的不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分析了实验装置,把可能影响的因素,都在讨论中一一排除,最后,学生发现:实验结果是接近不省力和不费力。

(三)捕捉有效信息,拓展延伸

学生研究后延伸的内容同课堂学习应属同一个内容范畴,它们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它应该是课堂研究内容的扩展、深化。教师要敏锐地捕捉这些转眼即逝的“信息”。

(四)小组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结合高校课堂理念,教师应做到精讲、少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这个课堂的主导者。鼓励每个孩子在小组合作中展示自我,踊跃发言,积极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尽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并能够用口头和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而促进孩子们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学生的主动合作中真正实现它的有效性。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要真正上好一节实验课,就需要引导学生用活动来带动思维,用思维来改善活动;在实验操作、深入思考、教学组织等方面用心关注细节,抓住机遇,适时“导”、“拨”,通过自行探究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效应。

猜你喜欢

省力探究材料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顶端托管”增收省力省心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自动化养鸡 省力又高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