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与大旅游发展战略的协同作用
2019-01-12毛汀汀
毛汀汀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3)
当前,大旅游发展战略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各省,它改变了传统民航行业企业甚至是职业院校航空专业的发展轨迹,希望基于旅游产品优化组合与现代民航服务产业创新实现全面突破。空中乘务专业作为大旅游发展战略中旅游交通板块支柱型专业,所培养人才直接服务于民航企业一线岗位,与大旅游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所以当前积极发展空中乘务专业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中的作用,使专业理论与实践政策融合,积极推动空中乘务专业与大旅游发展战略的协同作用是及有必要的。
一、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的基本发展概况
(一)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的基本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积极响应省内“大旅游”发展战略与贵州民航业发展的“一干十六支”宏观战略,争取与旅游酒店专业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基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打造具有共通性的专业人才体系,专业建设6年以来,我校空中乘务专业也实现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获得了来自于行业、企业等多个方面的关注与支持。
从建设发展现状来看,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实训设施设备,其中实训基地占地达到2400余平,总投资超过1000余万元。目前校内拥有包括空客A330宽体服务训练舱、空客A320灭火训练舱、播音737-800 型服务训练舱、机场地面服务大厅、形体实训室等7个独立实训空间,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进行实训学习。
另外,本专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所有教师均具备行业及企业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丰富且实践教学能力较强。其中就包括了多名高级注册礼仪培训师、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安检证书的客运资格证教员。
第三,我校空中乘务专业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社会影响力,且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师生教育体系,积极接纳兄弟院校、外部社会企业以及附近社区的相关业内外人士来我校观摩、考查和交流学习,其中更有大量专业教师与学生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不但提高了师生社会实践能力,也获得了来自于企业及行业的一致好评。
(二)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的未来建设目标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倡导大旅游发展战略的当下时代,我校也希望积极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利用两年时间配合旅游、酒店两个专业,共同打造建成“旅游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群”,同时构建空中乘务省级开放实训基地。争取在专业群引领下建设成为省内先进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型专业[1]。
二、我校空中乘务专业基于大旅游发展战略协同未来建设策略
我校空中乘务专业基于大旅游发展战略协同未来的主要建设策略应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对接国内航空公司、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校空中乘务专业已经协同航空企业协同建立了“机场集团主要工作岗位群”,并且基于5个对接作为核心载体,双向全程的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满足国内民航企业需求,我校空中乘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端庄优雅气质、娴熟服务能力、品德技术双修的、面向民航空勤及地勤一线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专业教育中也对传统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优化,其中融入了适合专业群共同发展的《服务礼仪》、《旅游学概论》等5门专业群平台课程,同时还基于校企合作开发核心教材建设推广特色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课程资源都可实现与国内民航企业的全面对接,对于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有效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我校空中乘务专业专门配合专业群打造了“一中心、三区域”的校内实训体系,希望重点完善旅游交通实训区域建设机制,提高建设水平。且本专业在原有基础上还积极建设了教学实训项目、顶岗实习项目以及就业项目,确保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优化调整,同时基本达成了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
而在社会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方面,本专业希望重点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持续秉承开放共享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社会服务效能,在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全方位提升未来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三)对口资源共享交流、凸显实训基地软硬件实力优势
近年来,我校空中乘务专业始终不忘积极主动促进对口资源共享交流过程,与兄弟院校教师学生展开学术交流、与社会企业展开技术交流、与社区社团展开知识分享。在多次的学习借鉴过程中,我校也凸显了自身在实训教育与实训基地软硬件方面的实力优势。通过大量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增强了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为契合大旅游发展战略内容与服务精神建立了社会化融合机制,明确了新发展战略思想,令专业人才培训输送有的放矢。
(四)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社会培训平台
最后,我校空中乘务专业针对专业教师的教育优化也是不遗余力的,多年来我校一直希望基于教师观念转变、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意识来帮助专业教师走出“象牙塔”,积极发挥教师团体服务主动性、增强服务能力、实现专业教育业务有效拓展、提高教学服务质量。目前,我校已经先后与40多家企业、社团以及各类教育组织共同发展,基本实现了服务优化调整,基于大旅游发展战略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展开了面向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各类课程,为空乘专业优秀人才培养输出夯实了基础[2]。
总结:
多年来,我校空中乘务专业都希望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优化教育机制、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服务功能、提升实训基地服务效率、面向民航企业输送迎合大旅游发展战略需要及企业需要的现代化空中乘务专业人才,更好为民航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从而更好服务于我省大旅游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