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年习俗中礼仪的历史变革及其现代模式
2019-01-12关英琦
关英琦
(北京林业大学18级学生,北京 100083)
一、对年俗礼仪变革的具体实例分析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以约定俗称或规则的形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包括仪容、仪表、仪式、言谈举止等内容。从对象来看,礼仪可以是对人、对已、对鬼神、对大自然所表示出的尊重、敬畏或请求。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传统礼仪的集中展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诸多因素造成年俗礼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现代模式。本文以家庭、活动、拜年三个角度为代表,分析年俗礼仪在近15年发生的变化:
(一)年俗礼仪的变革与发展
1.家庭礼仪的变革
家庭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空间核心,许多节日以家庭为活动的基本单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消费观念、社会关系、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在年俗礼仪中的职能逐渐弱化,节俗的承担着角色淡化,节俗传承环境日益多样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异地工作或出国工作的人员比例不断增长,受客观因素不能回家的人可能选择与同事、朋友过年,家庭在年俗礼仪中的功能被社会所代替。同时,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往除夕年夜饭本来在家庭中由家庭成员完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交给酒店饭店承担。
2.年俗活动的变革
传统的过年活动主要有看央视春晚、放烟花爆竹等,环保政策的推进和多样的电视节目使这些活动淡化甚至消失。许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更喜欢选择商业娱乐活动。春节也俨然变成了一个放松自我、好友相聚的假期,不在局限于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内部。富起来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的享受,许多人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出行旅游。
此外,传统年俗的祭祖活动,原本是十分严格、讲究的事情,人们以家族关系为纽带,同宗同族结队步行到祖宗坟前祭拜,引领祖宗回家过年,而现代人为了方便,大多骑车、开车到坟前请祖宗,甚至连车都不下,隔空烧一张纸,就请祖宗“坐车”回家。年俗礼仪的简化,丧失了年俗礼仪的内涵和意义,只保留了形式,也正是年味消失的重要原因。
3.拜年礼仪的变革
拜年的春节习俗已有数千年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西方洋节的影响,拜年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拜年方式主要由网络拜年和传统媒介拜年构成的新兴方式,和走访式拜年这一传统方式组成。
电话、短信、QQ、微博、微信等许多数字方式的新兴拜年大多不是有感而发,而是刻意地生搬硬套。“隔空喊话”这种方式,渐渐吞噬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真挚的情感。拜年时人们不再面对面,而是通过冰冷的屏幕,过年短信导致人们收到祝福的幸福感降低,变成为一种仪式性的举动,让年味变淡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短信、微信拜年环保、绿色、便利,拉近了时空距离,使远距离的人互相拜年成为可能,对于保持远距离亲友保持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今天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要求,给人们带来了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二、对过年习俗礼仪的现代模式探索
作为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已经成为一个集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于一体的节日。春节有置办年货、穿新衣戴新帽的习俗,许多商家以之为噱头制造购物节。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展现的时刻。同时,随着年俗礼仪的变革,对礼仪内涵了解肤浅、“年味儿”淡薄、积极性不太高等许多问题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层面
春节是我国全民性的节日,自形成以来,就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政府应加强宣传与引导,适当延长假期,加强年俗礼仪的文化内涵的宣传,促进人们加深对传统节日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发展节日庆祝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和引导,灌输正确的节日习俗和礼仪,使其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为春节礼仪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层面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媒体应加强对春节礼仪文化的挖掘与宣传,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并通过宣传传统年夜饭、节日习俗、传统故事等形式烘托节日氛围,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节日的热情。
(三)家庭层面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春节是家庭的节日,也是家庭职能传承和发展的核心空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脱离的家庭,传统文化、节日的传承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家庭层面,应注重年俗礼仪的保留和传承,避免年俗礼仪的异化和削弱,不断巩固和保护家庭在节日礼仪中的主体地位,是新时期年俗礼仪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全球化使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日益密切。社会由农业化向都市化转变。我们的文化逐渐现代化、逐渐西化、逐渐多元化,过年习俗的礼仪更是如此。虽然过年习俗中的礼仪处于不断的变革中,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会保持“中国传统改良版”的现代模式,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引,同时,接受和学习了小部分的西方文化。
一方面,这简化了礼仪流程,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让人们在假期有更多自己的个人时间,尊重了个体的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权主义色彩得到了削弱,让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束缚,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自由、民主。另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年味”淡了,特别不利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削弱了家庭的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接触减少,春节的仪式感降低,减少了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文化不可能停滞不前,过年习俗中的礼仪也不可能不发生变革和创新。我们应该守住我们的文化底蕴,紧握时代脉搏,科学、自然、持续地进行现代化变革和转型。如何在多元化的变革中,守住我们自己的内涵和底蕴仍是我们应该探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