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新闻亲和力现况分析及提升策略

2019-01-12宋念念

魅力中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亲和力时政新闻报道

宋念念

(重庆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重庆 400000)

时政新闻是媒体报道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等媒体形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政新闻具有及时性、权威性、真实性和与广大人们群众密切相关的显著特征,是国家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是国家向人民群众传播时代发展信息的主要形式。恰当合理的时政新闻可以有效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正能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适时地报道时政新闻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执行力,增强人们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有利于在整个社会形成关注时政新闻的良好风气。但是,如今时政新闻报道中普遍缺乏亲和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时政新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也就不可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报道的内容无法和人民群众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严重制约了时政新闻引导和激发作用的发挥,因此,提升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已经成为新闻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时政新闻对亲和力的需求

时政新闻,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亲和力,最早是化学领域的概念,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现在却要联系在一起。在主流媒体的编排中,时政新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新闻传播学领域最早将“新闻报道亲和力”界定为“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是新闻报道与生俱来的一种内在元素,是报道本身所呈现出来的吸引受众,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向受众亲和的能力。亲和力提出无疑是改善时政新闻当前现状的一个重要抓手。从亲和力的角度来研究时政新闻报道,将使时政新闻的研究空间进一步扩大,使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二、试析时政新闻亲和力现况

(一)媒体报道思维僵化

时政新闻亲和力不足的首要原因就是媒体报道的思维僵化,缺乏新颖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行文形式较为固定,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文字较为生硬,新闻报道的概念化、公式化较为明显,长期固定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很难引起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广泛的关注,当人们看到这些主题相似、报道模式固定的时政新闻时,很容易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也就不可能去深入解读媒体所报道的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的激励、引导和教育作用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大部分媒体工作者仅仅注重新闻事件的本身,却忽视了新闻事件出现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事实性的新闻报道语言难以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

(二)报道内容难以引起群众共鸣

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普遍注重工作,却忽视了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报道的角度太过注重领导干部的言行,没有意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看感。大部分媒体没有及时准确地梳理时政新闻的内容,将时政新闻和政府公文等同,有的媒体所报道的时政新闻甚至是来自于会议现场的速记节选。此外,媒体所报道的时政新闻,大篇幅地关注政府活动和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针对民生问题的新闻很少,这也就导致了时政新闻远离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拉大了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从而导致了时政新闻亲和力的大幅度下降

(三)缺乏多元化的传播手段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始终是新闻报道中最为规整的部分,固有的传播手段无法持续给人们新鲜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首先,时政新闻的编辑有着严格的程序,报道的内容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关键性的时政新闻必须要经过党的宣传部门审查和批准,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时政新闻要按照一定的称谓和顺序报道,不能出现任何错误。时政新闻一系列的规定使得新闻工作者更倾向于消息的报道,忽略了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结果。其次,多数时政新闻工作者缺乏对新闻报道语言的整理和创新,仅仅注重新闻事件的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降低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提升时政新闻亲和力的策略

(一)转变时政新闻报道思维

报道思维直接影响着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和语言,要提升时政新闻的亲和力,首要任务便是转变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思维。首先,创新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常规的时政新闻中充分挖掘其中的特殊点,注重时政新闻报道思维模式的创新,提升广大群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其次,时政新闻工作者要从多角度思考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从侧面看清新闻事件的本质,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新闻事件隐含的影响。最后,新闻工作者要提升背景与现实想联系的深层次思考能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时政新闻事件,关注新闻事件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走向,最大限度地揭示时政新闻的的意义和前景,努力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

民生问题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和人们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政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伴的报道视角,不断提升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加大民生问题的报道力度。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与民生问题相关的内容理应成为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时政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只有不断报道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才能有效地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三)丰富报道的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闻的传播速度和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不断的涌出,媒体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多元化、多角度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已经成为媒体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媒体和时政新闻工作者要不断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促使时政新闻报道朝着开放式、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方向发展。针对一些新颖的新闻事件,可采取深度报道、组合报道、系列报道的模式,从而拉近时政新闻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四、结束语

时政新闻是一种特有的新闻报道模式,其和体育新闻、娱乐新闻有着迥然不同的特征,时政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具有权威性,面向的对象较多,没有明显的爱好者群体。时政新闻越来越关切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时政新闻也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要提升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就必须要积极探索新的形势,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更全面的真实的报道新闻。还要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充分的考虑群众立场,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报道理念,让时政新闻真正走入百姓的生活。

猜你喜欢

亲和力时政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时政要闻
防台新闻报道与全媒体传播的“变”与“不变”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时政资讯
时政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