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外教育看中国高校创新能力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9-01-12杨颉慧

魅力中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新能力战略

杨颉慧

(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教育的重要任务

创新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在一书中提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是“创新”和“财富”。2002年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未来时代将是“创意经济时代”。“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1]英国、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已经相继进入到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从资源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把培养创新能力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1995年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创新能力关乎民族未来的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国家发展战略明确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为了解决创新型人才匮乏的问题,从1995年到2016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突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年)、《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等一系列文件,逐步明确了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教育的重要任务。其中《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强调,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健全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国外创新能力教育的发展历程

《辞海》将“创造”一词解释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新”强调对创造成果的实际使用和创造成果价值的实现;“创造”则强调成果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就实质而言创新与创造是相同的, 都与新颖性有关。但创造的外延要比创新大得多, 所有的创新都是创造,但创造并不全都是创新。但是创新能力在本质上仍然是指创造力,因此创新能力教育的本质也就是对创造力的培养。在国外创新能力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设创造力培训课程。

美国是世界上是开展创造力研究和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在进入大学之前,美国的中小学生大概会接受三种以上的发明创造培训。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设了世界上最早的创造力课程。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开设“创造力开发课程”,此后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数十所大学开设了创造学或创造力培训课程。目前在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课程。美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设立了专门的创造力训练部门进行创造力培训。

继美国之后,创造力训练课程在日本、欧洲国家、前苏联得到了广泛推广,在这些国家创造力训练课程被作为应用工程科学课程而普遍开设,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技术领域人才的创造发明能力。日本是世界上推行创造力教育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把创造力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日本的学校普遍开始有创造力培训课程;松下、日立、索尼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长期开设有创造力培训班;政府还在国内许多城市设立了面向社会人员提供培训的“星期日发明学校”。

二战结束以后,苏联政府在国内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教育”。20世纪60年代苏联建立了七百多所发明学校,向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发明创造教育。苏联的大学普遍开设有发明创造课程。1977年苏联政府在修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时特别强调“创造”的重要性,提出用全国性的“创造性活动”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并指出要“鼓励革新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2]

三、当前中国高校创新能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高校创新能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专门的创新能力训练课程和创新实践活动。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进行关于创造力的理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将创新能力教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教育界才开始关注创造力教育问题。据研究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只有五十多所大学开设了专门的创造力培养课程。[3]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突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后,我国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课程中都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虽然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有创字,但二者的内容和目的完全不同。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业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公修课。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创业教育,基本上不涉及专门的创造力训练。

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也设计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形式为科研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科研活动的成果形式主要为申请专利、发表论文、设计模型等,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形式是科研论文和和研究报告,创新比赛大多是创意设计类比赛。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本质上是配合专业教学进行的实践活动,虽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由于缺少了专门的创造力训练,其研究成果很难有较大的创新性。

四、小结

当前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个体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有智力、知识、人格、思维、动机、环境等多个,其中思维能力是最核心的因素;但创造力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定是在某个特定专业领域中所产生的”[4]。因此中国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创造力思维训练课程,除此以外还要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和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其他各项影响创造力的素质。设计以提高创造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是未来中国高校推行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新能力战略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