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汉双语师资培养的思考

2019-01-12李明芳

魅力中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藏区双语师资

李明芳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0)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形式下,更加要求加强双语师资的培养模式,民族地方高等院校的双语教育成为主要特色之一,针对目前双语师资量少质弱的现状,一定要科学合理定位,充分发挥优势办好双语教育为首要任务。

一、双语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

四川民族学院藏学学院最近召开“首届双语师资培养交流会”,全会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发展藏族教育与发展藏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藏族教育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藏族教育与维护藏区农牧民群众根本利益等三方面的关系;总结近年来开展双语教育教学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探讨双语教学的模式和规律,双语教学师资素质、培养培训以及双语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的现状和改进措施等的问题,来自四川省内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校长、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等60余人围绕藏汉“双语”专业设置与地方需求的适应性、藏汉“双语”师范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基础教育阶段藏汉“双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藏汉“双语”师资的基本素质要求、藏汉“双语”人才培养校地合作共同育人的探索、藏汉“双语”专业学生的管理、新高考模式下藏汉“双语”专业的招生工作改革、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实习基地建设等重点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一)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的关系

藏汉双语师资的培养要立足于地方民族院校的服务面向、发展目标的整体定位,即“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政治觉悟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扎根民族地区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这一总体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培养目标的制定、实施、评价反映学院总体目标的“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三个特点。

(二)培养人才要以适应藏区服务为最终目标

藏区对藏汉双语人才的特殊需求,使内地院校和本院的本科生不愿意到藏区就业,即使来了也因为不能与当地民众交流和沟通,从而难以在基层开展工作。因为在藏区基层,日常工作就是服务当地群众,90%以上的群众听不懂汉语,但由于语言不通,无法沟通,造成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三)培养人才要立足于“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

民族性是民族院校的立身之本,民族地方院校要结合100%的学生来自藏区的特色和优势,鼓励和支持学生以报效桑梓的心态扎根于民族地区基础战线,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进献微薄之力;加强提高双语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以致用。

二、双语师资专业化培养培训的思考

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民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民族语言、汉语对比教学法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要不断把民族语文和汉语文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辨别两种语言文字的异同,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培养藏汉双语教师。

(一)双语教育问题

针对目前四川藏区藏汉双语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民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文,通过藏汉双语兼通的师资来确保双语教学的正常进行。而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学习和运用汉语有助于少数民族儿童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扩大视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双语师资要以专业化教育为目标在职前培养方面,民族地方院校应考虑设置相关专业,配备双语专业的高素质师资,保证培养出专业知识丰富,专业素养高、专业技能过硬的藏汉“双语”人才,为中小学输送优秀的藏汉“双语”人才,推动双语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双语师资问题

作为民族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应积极借鉴普通类专业院系专业设置机制,严格从专业的高度严把师资入口关,制定高标准的培养目标,严把师范生毕业出口关,保证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形成体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实践方面,建议上级培训负责机构转变由高校培训基础教育师资的思路,考虑将受培训的教师安排到内地普通中小学校,从专业、课程、学段等方面对口跟岗、跟班学习;建议上级培训机构提供经费,让学校借助对口帮扶、结对帮扶等契机将内地学校的名师邀请到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推动藏汉“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藏汉双语教师资截止2016年底,甘孜藏区各级各类学校968所,其中:幼儿园356所,小学555所,中学5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高校1所。全州专职教师12243人,其中幼儿园教师1100人,小学教师7118人,普通中学3170人,职业中学132人,特殊教育20人,中等专业学校289人,这样的师资队伍里,藏汉双语师资不足10%。这一师资数量的问题,严重阻碍民族教育发展与提高。另 一个重要因素是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应加大各种类型的培训、培养工作力度。对具有本科或大专学历的双语师资采取集中短期专业培训,对极缺双语师资的专业,应选派具有一定藏语文水平的教师进行长期培养;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培训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还要培训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培训增强藏汉双语教学意识;在培训层次上,不仅要培训高层次的双语教学研究人员,还要培训大量的民族中小学教师;实行省级培训和州地县级培训相结合,通过组织考试等形式加强师资培训和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双语师资素质,积极培养急需的双语师资。

三、双语师资要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民族地方院校的应用型转型发展应该抓住机遇加强实践教学,要坚持“面向四川藏区、辐射周边藏区、服务民族教育和区域经济,突出民族特色”的办学宗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专业优势和特色;克服学生入学藏语基础薄弱的困难,通过分班教学、补课等形式突破部分学生藏语零基础的现状,针对藏语相对薄弱的藏加班增设藏语课程;针对藏单班学生汉语学习与现代教学手段普遍薄弱的情况,增设教师技能课程、计算机等课程。针对全院学生进行师范技能大赛,每个班级安排有师范技能指导老师,着重培养能够写教案、制作藏汉双语内容的课件(PPT),为藏区输送现代型藏语师资人才队伍和民族地区综合型藏汉双语服务型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核心

转变传统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确立以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重点在于理清课程开设与具体能力培养间的相互关系。

逐步提高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有效性。逐步扭转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相背离的状况,逐步改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依靠单一的课堂讲授的现象;逐步改变师范教育学分过重而潜在影响学生就业的适应性、竞争力的状况。

(二)课程体系建设理念改革:充分体现藏区工作环境

藏汉双语课程体系结构按照人才逐步成长过程设计,专业课程表现为适应西部基层藏区工作环境,突出藏汉双语教育的专业特色,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等项目为契机,通过具有30多年丰富教学经验老教师的传帮带,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等教学形式,加强学生技能及实践实习能力等等。

1.进行校内论证。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符合藏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组织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学生代表进行培养方案的内部论证,邀请其他专家提出建议与意见。

2.进行校外论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子函件、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电话)组织校外专家进行校外评价,提出书面或口头意见。根据校外专家反馈意见,再次进行修订。

(三)实践教学改革深化,加强同本地基层单位合作

为了保证实训课的有效实施,一方面保证学时数的落实,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实验、实训课的改革。教师贯彻“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教学理念,辅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实训课程要同甘孜州教育局、康定市教育局阿坝州教育局等实训基地建立好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

藏汉双语师范专业学生的第三学期即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见习,接受教育教学熏陶,增强对师范实训的了解,也知道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双语师范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努力方向,

确保实训、实习课时占理论课教学总课时的35%以上,建设一批校地合作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每个学期都有在实训基地见习或实训的这一教学环节。重点利用校内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训。重点加强课内实训环节,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组织学生参加双语专业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全院组织的各项有益学生特长发展的比赛;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藏语言文学角,藏汉双语演讲、藏汉双语辩论、藏语言文学戏剧小品、藏语言文学写作、藏语言文学诗歌朗诵、藏语言文学书法、藏汉双语教师技能大赛等有益于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参加“藏汉双语大赛”、“全国大学生因明学辩论”、“冈尖梅朵杯文学大赛”等全国性的藏语言文学专业比赛,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藏区双语师资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