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2019-01-12李秀丽
李秀丽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北庄村学校,河北 保定 072150)
正文:什么是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说明教师课堂高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数学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气氛好,就是高效课堂,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正确,但仔细一想,它们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抓住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本质。
从本质来看,高效课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
纵观我们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虽然新课改实行了那么多年,但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方式陈旧、评价制度未彻底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不感兴趣等众多因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从而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从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来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当陈旧,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的教师,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方式更加落后。教师往往是“满堂灌”,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是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法的指导与培养。这就要求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过少面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数学”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二、密切师生关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教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对话”,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一起分享理解。这种多向性的活动方式,使师生关系密切、融洽,使学习气氛活跃、浓厚。师生和谐事半功倍。应该说师生这种密切的关系,能够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远甚于其它群体或组织,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作为学生,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要虚心地学,取老师之长补己之短。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指导者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发问”习惯,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努力成为学生的平等学习伙伴。
三、统筹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一)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老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数学课的预习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展示阶段:可用任务分配、讨论交流、亲身示范、比较对照、举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反馈阶段:可用向他挑点、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系统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我们可以采取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知识贯穿在数学情景中,只要教师呈现的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了学习兴趣呢?
(二)教学表达幽默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解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当然,以上途径和方式、方法还存在许多欠缺,如果处理、运用得不好,就会给人一种“雾里看花花非花”的感觉,但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去努力,做个“有心人”,不断总结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我想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目标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