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
2019-01-12张先国
张先国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高台镇中心小,贵州 遵义 564111)
前言:小学科学属于启蒙类课程,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始终把他们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通过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学习素材,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学科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及发展。
一、组织开展科技教育主题活动
在科学课程教学之余,学校要与相关科技教育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带领小学生观看《机器人总动员》《月球》《阿凡达》《地心引力》等科学科幻类电影,激发小学生的学科兴趣。定期开展科技教育主题活动,注重课堂及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引导小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使自身具备较强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日常教学中也要组织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小学生参与其中,主动查找素材,进行科学研究,在该过程中收获知识。例如,在某小学的科技创新大赛上,小学生们纷纷展示“智能变形教室”“脚踏式液压机械电容笔”等创意作品,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定期组织参观走访活动
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小学生也要通过参观走访,培养科学兴趣。在课余时间,带领小学生参观小型科技现场展等,以此为载体,向小学生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小学生参加科技教育主题活动之后,要提交手抄报或者观后感,增强课程学习有效性。或者,统一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参观,通过观察事物,收集信息,不断开阔小学生的眼界,使其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明确科学来源于生活。其中,实验观察非常重要,安排专业科技人员,带领小学生参观,并为他们讲解相关科学原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使其具备丰富的感性认识[1]。例如,带领学生参加天文场馆游学活动,与该领域志愿者相互配合,使小学生“玩转望远镜”,通过探究“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你的星座在天空中的什么位置?”等趣味性问题,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寻求科学教育素材
生活中有很多科学教育素材,教师除了立足文本内容之外,还可以鼓励小学生从日常熟悉的事物出发,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例如,晚上睡觉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有时还会伴有火花出现;用塑料尺或笔套在头皮上摩擦后,能够“吸”碎纸屑等。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课堂教学。或者,与小学生一起进行现场实验,让他们发现这些科学现象进一步探究,激发他们的学科兴趣,增强课堂有效性。学习动植物相关章节时,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靠近大自然,近距离的观察动植物、例如,通过自制叶脉书签,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科学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四、营造浓郁的科学学习氛围
在日常教学中,把一些科学元素融入课堂,营造浓郁的学科氛围,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实践活动中。举例而言,当前,很多小学都设置有科技长廊,以实物、图片、文字等介绍相关科学技术、科学家成就等。除此之外,每隔一段时期还要开展科技板报展,增加学科深度,使科学教育更具趣味性,确保他们始终保持科学学习热情,将科技渗透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以浓郁的科学学习氛围,对小学生进行带动和影响,帮助他们加深对该学科的认识。
五、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
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身体、心理尚不成熟,而科学教育恰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及对外部事物的探究欲。但由于自身知识有限,其兴趣很难持久,一旦在学习该课程时遇到困难,会产生畏惧和退缩心理,这不利于课外实践及探究活动的开展。因而,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课题,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跟进。这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课程效果也非常好[2]。例如,组织学生做大气实验,让他们预备一个广口瓶(瓶口比鸡蛋稍小),在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迅速放入瓶中,继而把剥过皮的鸡蛋放入瓶口,稍过片刻,在大气压强作用下,玻璃瓶会把熟鸡蛋吞进去。这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既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使他们对大气压强有了初步认识。
六、注重科学教育内容延伸
为使科学实验更具操作性,兼顾文本内容教学的同时,还要适当进行课堂延伸,给予小学生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加学科深度和广度。举例而言,在“声音的产生”这一章节教学中,除了依据文本内容,研究声音的传播过程之外,还要探究为什么声音有刺耳和悦耳之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验热情。
结语
综上,科学实验蕴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结合课程背景及小学生的需求,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科学实验学习环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促进思维及兴趣双向培养,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