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中的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2019-01-12林罗超

魅力中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定理探究数学

林罗超

(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广东 湛江 5240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义务教育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有效引导和指导下的、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互相评价等的一种学习模式。其根本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相互评价等的机会,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共同进步,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为此,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希望能对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提问环境,培养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的原因在于害怕同学嘲笑或是老师批评,这一点在初中学生中体现得更加突出!由于数学知识较弱,提问能力较差,同时在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祟下,他们更愿意将问题憋在心里。此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自主合作的课堂中,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导演,功夫主要放在“导”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舞台上的主角,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严格界限,让学生也成为课堂中的“老师”。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解放,为问题的提出带来了可能性。

同时,学生对教师盲目崇拜,认为教师的所言、所作、所想都是正确的,从不怀疑教师所讲的内容,认为教师所讲都是权威的,不容质疑,从而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教与学的双方主体间才能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关系。

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后,就可以着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了。

首先,要为所有学生,特别是为那些在全班场合提问缺乏勇气和自信的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心理压力相对减小,不必担心自己的问题的质量,完全可以在同伴中畅所欲言。其次,对于一些过偏过怪或毫无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初步筛选,以免在课堂教学上浪费时间。在此环境中,结合教师提供的良好课堂氛围,经过一段时间(本人开展小组学习形式1年),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培养起来,提问的勇气就会增强,把握问题也会更加准确。

二、授之以渔——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联系变化法提问

数学知识大多是有紧密联系的,在数与式的部分中尤为突出。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又与“三元一次方程”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们之间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学生就可以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变化提出问题。

(二)利用开放法提问

例如,在学习“实数”时,我给小组布置任务——给实数分类。显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时问题就出来了:“怎么分?”、“根据什么?”、“这样分类合理吗?”……这样,小组内的提问就“炸”开了!

(三)利用类比法提问

数学中很多概念、性质、定理等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对比和类推很容易得出新的问题。例如,我们学习完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后要学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是两个平行线的性质,联系紧密,学生就很自然会想到根据前一个定理的学习经验来提出问题,从而学习后一个定理。

(四)利用追问或反问法提问

例如,在学习完“平行线的性质”后,要学习“平行的条件”。不难发现,两个内容中有三对定理是互逆的定理,学生自然会追问或反问互逆定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会顺着或逆着思路把问题提出来了。

(五)利用批判质疑法提问

例如,我们在讲互逆命题时,前一个命题是定理,是正确的命题,但它的逆命题是正确的吗?这是学生很容易想到的问题。如:“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这就是一个假命题,学生肯定会产生质疑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掌握了提问方法的同学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中,肯定会产生出更多火花,得出更多的创新方法和问题。

三、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一)创设开放型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需要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而思维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所以,要形成一个好的数学问题,除了以上必要的基础条件外,还需要一个触发问题的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开放型情境。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除此以外,问题情景的创设还应尽量具有趣味性与层次性。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比较问题”时,可创设情景:老师叫你去商场购买一批笔记本回来做奖品,笔记本每本售价12元。现甲、乙两家商场给出优惠政策:甲商场全部九折,乙商场20本以上的部分8折。这是一个生活中的情景,很容易把学生的情绪引进来,并调动起来。

(二)把握学生提出问题的度,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刚开始提出问题的水平肯定会参差不齐,甚至很简单、古怪、偏离主题的问题都会有。虽然在小组学习中“消化”了一部分低级、无价值的问题,但教师还是要介入到学生提问的过程中,甚至要适当干预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提贴近课题的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要使学生提的问题从量变到质变。从问题中产生、演变成高质量的问题。同时,提出的问题除了有共性外,也要有个性的要求,避免提问格式化。

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1)》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么就知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来解决《探究1》中提出的估计问题呢?对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我先是肯定他的。他确实有用心去想这个问题了,但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我就顺水推舟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有更大的好奇心与欲望去探究更大、更深远的数学世界,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三)对学生提出问题要进行鼓励性、科学性评价

鼓励性和科学性的的评价对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都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分析;对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不讽刺,而是耐心引导,科学分析;对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在师生共同释疑过程中更要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善于捕捉其思想的火花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对其提问提出改进建议。然后让所有同学一起讨论并评选出最有创意的问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最有帮助的问题,最有价值的问题等,并奖励分数给相应的学习小组,体现出对学生自尊心以及好胜心的尊重,从而更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高问题的质量。

四、要求学生课后反思

一个内容学完后,教师要要求学生作一个自身的反思。从学生的角度,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将反思落实到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律的主体。

而我的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评价表》有一项是“小结反思”,组长除了对小组成员的表现作出一个综合评价,还要求对本学习内容作一个小组内的反思: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课堂环节中,小组的表现如何,还须作出哪些改进等。

猜你喜欢

定理探究数学
J. Liouville定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聚焦二项式定理创新题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个简单不等式的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