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高效海量阅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2019-01-12王惠欣
王惠欣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小学,河北 保定 072350)
海量阅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自我校开展“小学生高效海量阅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以来,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指导方法上下功夫,收到了一些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激发学生海量阅读的兴趣。
兴趣,就是个人对于某种事物进行认识或参与活动的乐观、积极的心态与意识倾向。只有激发了兴趣,学生才能充分享受学习活动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尤其是海量阅读,必须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热情,才能保证学生主动阅读,保证阅读的数量,提高阅读的质量。
例如我国的经典名著数量非常庞大,学生如果能够广泛阅读古典名著,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过名著一般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就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海量阅读的进行。例如五年级《景阳冈》一文教学,教师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画片《武松打虎》片段,武松和老虎的形象活灵活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再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至课文的阅读好,拓展到课外阅读《水浒传》。
阅读其他名著也是如此。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孩子们对动物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再推荐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斑羚飞渡》等。这样就实现了海量阅读与智慧课堂的完美结合。
二、阅读指导课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上好海量阅读导读课,如文学导读、名著导读,同主题导读等,为学生寻找阅读的突破口与方向。
2.上好海量阅读交流课,在质疑解难中把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引进,提高阅读的质量。
3.上好海量阅读分享课,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成果在班内展示,与同伴分享,相互借鉴提高。
4.上好海量阅读辩论课,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不同观点、不同体验组织辩论,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三、丰富海量阅读的形式,使阅读更加高效。
我们课题组通过组织多种阅读活动、布置多种学习任务来激励学生不断深入地阅读,保证海量阅读的有效实现。
(一)学生自读。
孩子可根据阅读兴趣自选书籍,为检查孩子阅读效果,我们学校充分利用微信、乐教乐学等现代化的学习工具,给孩子们搭建展示阅读交流的平台。例如,老师可以在乐教乐学这个学习平台上发布“朗读者”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录制规定时间的朗读视频参与活动,以老师的评价和大家的点赞数来评分。孩子们参与热情很高,效果很好。
(二)师生同读。
一段时间内“师生同读一本书”是我们的主要阅读形式,例如老师推荐一本书《三国演义》要在规定时间内读完,那么每天读几章大致有一个安排,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师生交流感悟所得。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使阅读更加高效。
(三)亲子共读。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因此我们大力提倡亲子阅读,开展各种活动展示阅读成果。例如亲子朗诵会、亲子书写读后感等,能很好地激发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与家长在掌声和鼓励中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四、阅读评价多元化,持久促进学生阅读。
阅读评价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我们课题组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摸索,采用自评、师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初步制定出以下评价方法。
(一)评阅读习惯。
1.是否每天进行课外阅读;
2.是否在课外阅读时动笔做笔记;
3.是否在课外阅读中勤动脑、多思考、多探究。
(二)评阅读量的积累。
坚持“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制定每个年级课外阅读的图书文章篇目,明确量化指标,考查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阅读量。
(三)评阅读体验与价值取向。
从自读笔记、阅读竞赛、读书交流、朗读视频展示、阅读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方面,着手评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心理感受及理解能力。
在本课题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其一,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其二,教师要在阅读方法上指导到位。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孩子们爱阅读会阅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