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孝道观念的变迁

2019-01-12赵晓彤

魅力中国 2019年40期
关键词:观念内涵维度

赵晓彤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一、“孝”的内涵

与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一样,互联网时代社会与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于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冲击也同样剧烈。

虽然我国真正意义上进入互联网时代不到二十年,但是互联网经济已经让孝道文化的本质发生了质的改变。由于孝道传统观念的社会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变得不再必须,与此同时,由于国人经济活动方式受到互联网生活方式的冲击,孝道文化的心理学和伦理学意义从而愈发凸显。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孝道文化的重新诠释与发扬,或许能够成为互联网时代社会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孝”,作为中国儒家伦理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其内涵在被不断的丰富与补充,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含义中的重点也在不断的偏移,因此在研究孝道文化演化机制之前,首先要理清其完整的内涵。综合历朝历代对孝的诠释,以及近现代对“孝”的认识,“孝”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社会维度,包括祭祀传承、权力顺从和地位尊敬。最早的辞书《尔雅》对“孝”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孝,享也”。这里的“享”,就是指的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也就是祭祀祖先。这一内涵,可以说是孝道最早出现的内涵,但也是延续最久的内涵,至今在中国的一些地域和族群中,清明、中元、冬至的祭祀仍旧是非常重要的。两广的某些客家族群,即便外出工作,也必须清明回来祭祖,否则会被组内长辈斥责甚至殴打。此外,《周书》中写道“从命不违曰孝”。这是一种社会角色的界定规则,这一方面要求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另一方面也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社会角色期盼。

第二个是心理维度,包括情感爱护和心理慰藉。《释名·释言语》中写道,“孝,好也,爱好父母如悦好也”。指的是“孝”要取悦父母,从情感上爱护父母。汉代贾谊《新书》也写道,“子爱利亲谓之孝”。意思是对前辈爱护,尊敬,做有利于前辈的事情,就应该可以称得上孝了。

第三个是物质维度,包括物质赡养和身体照顾。《礼记.祭统》中写道,“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这里的“畜”,就是赡养。在没有社会养老制度存在的古代,子女赡养长辈,是唯一的社会养老制度。

二、大学生孝道观念的变迁

针对“孝”的这些内涵, 笔者针对性的设计了有关对“孝”理解的二十九个常见观念,采用李克特量表,对山东某高校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期望能够在调研中发现孝道文化的变化方向与变化机制,探索性的提出观点,并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佐证。

量表的二十九个问题分别对应关于“孝”的内涵的三个维度。二十九个问题的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统计中分别赋值为5、4、3、2、1,按照每道题分数的平均得分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孝道观念中的社会维度得分是明显偏低的,心理维度和物质维度得分比较高。涉及“身体照顾”和“情感爱护”的孝道观念是得分最高的两项。而涉及“权力顺从”和“祭祀传承”的观念基本已经处在全面否定的得分状态。关于大学生孝道观念的内在和外在约束力量,学生们认为社会舆论仍旧是孝道最为强大的外在约束与强化力量,而物质约束力,行政与法律约束力量,以至于宗教约束力量已经明显弱化。

从以上信息综合进行判断,可以发现互联网时代孝道文化的演化特征。

首先,孝道文化在工业文明与互联网文明下转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其固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改变,使其不再能够发挥“乡土中国”的社会纽带作用。

然而,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孝道文化的影响和约束机制却并不完全源自于物质基础,而是源自于社会舆论和后天的教化。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约束力量依旧强大,在左右着年青一代的社会行为标准。

在社会舆论影响的具体影响机制方面,调查发现,学校教育依旧占据最为关键的正面影响因素。然而,微信等社交网络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等两个因素,同时在正面和负面影响方面占据较高的得分,从而成为影响孝道文化演变最为关键的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道德价值观,值得进一步传承与发扬。然而,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交方式的改变成为对孝道最大的影响因素,中国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后,人们处在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海洋之中,这些海量信息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并进一步改变着未来社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运行机制。信息爆炸也导致负面信息的增长,有时候负面信息的传播甚至会产生整体社会在某一方面的道德观念的滑坡,例如一再发生的老人碰瓷事件。

三、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孝道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首先,学校教育不仅应当作为知识学习、研究和传播的基地,更应该成为道德传播与发扬的基地,学校应该成为孝道文化最为坚固的堡垒。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文化,已经成为未来人类最普通的社交手段,但是其负面信息的传导能力同样是巨大的,当然我们不能逆时代而行,强行进行信息过滤,但是我们应当利用其时效性,增加正能量的传播,从而捍卫“孝道文化”这一社会道德底线。

最后,孝道文化的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其内涵中的仪式丧祭、权力顺从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而情感爱护,物质赡养和心理慰藉成为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在进行孝道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之中,应当与时俱进,在内容方面更贴近时代特征。

猜你喜欢

观念内涵维度
维生素的新观念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活出精致内涵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