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2019-01-12王微

魅力中国 2019年40期
关键词:校企有效性职业

王微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投入也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新时代,我国经济与社会需要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职业院校的优势还是在理论和学历培养方面,难以单独完成此目标,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势在必行。校企合作作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但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企业合作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政策法律不完善等等,导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不高。就此,本文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校企合作中的有效性具体是指在经过校企合作之后,学生在职业素养、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获得提升[1]。校企合作到底有没有有效性,关键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在校企合作有效性程度上可以分为高效、低效和负效,本文所讨论的如何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指的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之后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技能,达到高效这样一个程度。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因素

我们都知道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企业的任何活动都是以利润最大化展开,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保障自己得到收益,那么企业就不愿意进行合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往往会出现支出大于收益这种情况。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与企业合作也大多数是与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合作,而这些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也迫切的希望能够自己的产品能够得到升级与创新,从而可以让自己在市场上存活下去。但是我们从职业院校本身来看,职业院校里面的学生大多专业性不强,学生实践经验缺乏,而且创新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如果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让学校里面的学生来参与企业的研发创新,那么很有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些学生对于产品的创新不会有很大的作用。

(二)利益因素

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候,由于是初涉职场,因此很多东西全然不会,企业只有安排一些熟练的老员工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与训练,这些学生才能够为企业做出一些事情,而这个过程中会大大增强企业的人力成本,相关设备的使用也会遭到破坏。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到相关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又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赔偿费用等等。一些中小企业实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如果再加上对这些学生的费用支出,那么就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

由于我国现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存活都十分在意眼前的利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校企合作。他们知道学生刚进入到企业,并不会为企业创造利润,那么企业便没有动力进行合作。企业这个时候看到的仅仅是利润,而并没有站在人才战略的角度进行思考[2]。而校企合作是基于两个角度的,第一个角度就是人才战略角度,第二个角度是利益角度。企业和学校从出发目的上也有矛盾,校园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企业是为了追逐利益,这也导致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得到协调发展。

(三)制度因素

我国现在为了更好的让职业教育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出台了很多文件,比如说,我国出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等,从政策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政策大都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只是强调了校企合作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应该怎样的进行施行,但是却没有一些详细的具体的标准与操作步骤,因此,这些文件对于校企合作来说,应用并不是很大。目前,从我国的相关政策来看,特别缺乏对于知识产权的规定,如果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那么在校企合作中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发生利益纠纷,从而阻碍校企进一步合作。

(四)学校因素

虽然说随着现在国家的倡导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很多院校开启了校企合作,但是却没有真正的达到它应有的效果。学校与企业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合作内容以及合作规划上面,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在实行的时候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合作比较短暂,企业也并不想大力培养这些学生。

在如今的校企合作中,为了响应校企合作,一般都是学校主动联系企业,让自己的学生到该企业中进行实习,但是企业的部门多种多样,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也多种多样,因此不可能只和一个学校打交道,而一个学校由于有很多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实习,那么也不可能仅仅只和一个企业打交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需要学校了解各行各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企业这个时候也要掌握各个学校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等等,这个过程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而且非常复杂,又耗时间,又耗精力,这个时候如果信息不畅通,那么就很难开展校企合作,如果学校和企业直接形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3],那么校企之间在供需上也很难达成一致,导致这项合作难以进行。

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提升对策

(一)政府主导完善政策和法律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进行对整个政策的完善以及相关法律的制定。比如说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维护院校和企业方的利益,而且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详实的操作[3]。比如说学生在企业实习,那么应该有实习的薪酬等等,如果学生有了薪酬,那么应该按照企业等的制度进行税收的缴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就算是去企业实习,那么还毕竟是学校里的学生,因此它的安全应该受到企业和学校的双重保护,这个时候相关的安全问题应该纳入条例中来。

(二)健全中介机制沟通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沟通信息不顺畅,那么合作也很难达成,那么,在此情况下,应该建立健全一些中介机制以便于校企更好的进行合作,从而避免了学校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实习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型人才等等。比如说,我们可以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发挥其中介作用。从我国大多数的校区合作校企合作中,行业协会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到它的作用。这时候政府就应该出头建立行业协会,并通过立法赋予这些中介机构应有的法律地位[1],从而更好的有利于校企合作。

(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理念

随着现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如今市场经济对于高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学校也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针对现在市场的用人需求,以及面对很多方面的产业需求,尽可能的探索现阶段合作的新模式。

(四)企业寻求和学校的共同利益点,实现双赢

企业如果想和职业教育学校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那么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寻找共同利益点。只有两者都具有共同的利益,可以实现双赢,那么才是两者合作稳定发展的保障。必须探索多种合作的方法与措施,针对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应该加强企业对校企合作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签订有利于双方的合同,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持续展开。

结语:

综合上文的分析,如果想要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只有综合各方面的资源,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升校企合作有效性。

猜你喜欢

校企有效性职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