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艺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2019-01-12李庆华

魅力中国 2019年40期
关键词:创想赏析古诗词

李庆华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职教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词则是其中优秀代表。孔子就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迹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中所说的可观、可群、可怨表现出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涌现出大量的,被人们早已遗忘很久的中国古诗词经典,中华人民再一次认识了解了伟大的诗人,词人,文学家,以及他们不朽的作品,于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传承其经典之作,古诗词诵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比较富有特色的一个部分,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诵读方法,其中,音乐在诵读艺术活动当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千年。

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同时,在音乐的发展领域中,也缺少不了古诗词的滋润,处处体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是一种更为形象,感人的沟通方式。中国文学自古便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古诗词,更是与音乐相互依存。从艺术起源讲,诗、歌原本是一体的。《尚书尧典》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韵,韵和声。”可见,诗与歌是并存的艺术形式,咏诗必歌之,歌咏则为诗。《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也;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也。”

在如今,无论是吟诵,还是朗诵,无论是讲解,还是歌唱,都是根据人们的喜好和兴趣涌现出众多的普及方式和学习方式。经典诵读艺术在职业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以下简称实践)也是遵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例如:流行歌曲,抒情歌曲,说唱歌曲,摇滚乐,美声歌曲,民族歌曲,戏曲等等,把古诗词融入到里面,形成一个独特的演唱方式,其上课模式为:以教师为引导,学生结合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对经典古诗词的创想与创作。学生为主体的创新课堂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与合作意识。下面分几个步骤:

1、首先教师留给学生一首经典古诗词,进行作品背景讲解,作品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经典,或回顾经典,使其在大脑里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创作,在这其中,学生抛弃了应试的压力,背诵的无奈,而是轻松地再次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心情,可以说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赏析古诗词,这使学生不再畏惧古诗词,厌恶古诗词,这已经做到走进古诗词的第一步了,接下来,学生理解了诗词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内容,你会发现,学生的眼睛是亮的,声音里已经带进了内心的感情,如果教师再加进一些美妙的合适的背景音乐,学生们会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完全是一种赏析与朗诵带来的享受,长期下去,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美的感受会极大增长,从而美育教育达到了,学生的欣赏层次也提高了。

2、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创意创编。通过赏析,朗诵,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品内涵和作者的心情,接下来,老师要留讨论作业,让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是:用学生最喜欢或最熟悉的音乐表现形式,或是用学生自己独立创想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来唱出这首古诗词。例如:老师留了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这首词进行创意创想,并进行创编,学生会根据上节课对本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开始搜索大量的音乐资料,并结合本首作品含义,开始进行创编。教师在这一环节不提任何要求和框架,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并且时间段可以拉长为一周,以便学生充分地查阅资料,充分地去探讨研究,为下节课做足充分准备,在这个环节,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查资料,创想,讨论,创编等主动学习的动力,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的应试学习,充分利用了现代发达的网络平台,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使用网络,运用网络开展自己的活动,音乐离不开网络,学生会通过网络音乐,了解更多的音乐形式和表演形式,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例如:有一组学生运用了说唱音乐形式,对《水调歌头》这首古诗词进行了创编,动感的Rap演唱加上身体上的律动(如拍手,打指响,跺脚等),使《水调歌头》注入了现代气息,成为一首属于青少年朝气蓬勃的《水调歌头》,很有创意,在例如一组学生,前面先是配乐诗朗诵,把人们引入《水调歌头》的作品里面,紧接着,学生利用现代最流行的唱法,古典与现代音乐结合的京剧唱腔唱出了作品的后面内容,使《水调歌头》有了不一样的意境,一下子把人们带到了原古时代,整首作品下来,你简直不会相信,这么美妙的歌唱作品会出自学生的创作,这里面的确凝聚了孩子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尝试,去创新的心血,这就是主动学习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那是没有调动起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古诗词去创编这项课堂实践极大地体现了创新思维,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不仅达到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还达到了传唱古诗词的目的,这种传唱是属于现代青少年的,不是死板的,是具有个性张扬的,是他们喜欢的传唱模式。使广大中学生喜欢唱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以经典古诗词传唱的歌曲作为主流的流行歌曲,以知晓中华传统文化为耀,做一名有道德情操,能诗能歌,健康成长的新一代青年。

猜你喜欢

创想赏析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
秋叶的创想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