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变得生动有趣

2019-01-12金泽华

魅力中国 2019年40期
关键词:生动生命语文

金泽华

(河北省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河北 灵寿 050500)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一、生动的语文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在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例如:《心中的鹰》若单从知识方面来说,对文章理解无非是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要保护野生动物。这当然比单纯泛泛的说教和《动物》课本上的教育要形象生动得多。但是,这忽略了文章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如果我们用人文的眼光、人文的情怀去引导学生体会那种心灵的失落、灵魂的黯然、思想的悲痛,肯定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强烈的震撼。那么,鹰的灵动、神圣、悲壮及那种极富人情味的对下一代的呵护,就会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丰碑。

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要发掘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语文而言,这“剩下的东西”便是语文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二、生动的语文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一是教学设计的动态性,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脱去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语文生动的教学,也是一个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语文教学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语文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在教学《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时,把人民大会堂的图片运用多媒体,按照说明的顺序来让学生观看,一目了然。而学生则对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了更直接、更感性的认识,大会堂就会和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及对劳动人民智慧的由衷的赞叹之情,永远地联系起来。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的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可让学生倾听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让学生从铿锵有力地演唱中体会“愚公精神”。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配着王菲那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受到感染,达到对作品个性化的理解、感悟。教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演讲比赛,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精益求精的同时,对课文的主题、人物的性格都做了细致认真的分析,并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和理解,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皇帝的新装》《伊索寓言》《牛郎织女》等。

三、生动的语文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条经验,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关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现在被认为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好的做法。以读促写,是独立阅读课改为“阅读评赏课”,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自我理解课文内容,自我评论、欣赏课文,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汇报自学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去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学会读书,读是关键,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先反复阅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出重点,读出感情,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在读中感悟道理,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设计,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写促读,是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有好多学生不认真读书,上课听听老师讲书,课下一点不懂的状态,发动学生动笔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独特生活。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精心设计写作练习,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它是通过写来提高读的能力。

此外,语文生动的教学是文、情、理高度融合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情味,是文学大师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情”和“感”,是文、情、理的高度融合。

总之,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生活化与教学艺术化的表现,是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必要做法。

猜你喜欢

生动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