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致病对应机制影响的探究

2019-01-12陈洁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关键词:免疫系统调节能量

陈洁

(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前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体验,引发心身系统系列连锁的反应,包括启动行为、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等系统的反应,如果长期积累而促发多变量交互的结果就会导致生理机能的严重损伤。因此,深入探讨情绪引发疾病的机理机制,找到情绪引发疾病的根源,对于治疗情绪类相关疾病,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情绪引发机体的机制变化

现代医学通过实验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在急剧变化时,人的血压,心率,呼吸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在机体内部,它会引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改变。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情绪的波动,就像潮汐的变化,是一种能量的流动。正确的运用和控制这种能量,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爱因斯坦认为,“一切皆能量”。诺贝尔奖得主(1969),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默里.戈尔曼教授认为,“身体化学由量子细胞场管控”。斯坦福大学的威廉.提勒博士认为,“未来医学将建立在控制身体中能量的基础之上。”

(一)情绪是一种能量的流动。中国很多成语佐证了这个观点。比如,“怒发冲冠”,人发怒引起生物能量场的改变,头上戴的帽子好像要被冲起来。还有“悲痛欲绝”,过分的沉溺于悲痛的情绪状态中,生命个体的功能活动好像要绝迹。情绪不仅仅是一种能量,而且在有些时候,这种能量对人的生命活动,是具有破坏性的。情绪是一种能量的流动。埃克哈特.托利认为,情绪通常代表一个被强化的以及被注入能量的思维模式。我们认为,情绪不仅和我们的思维模式相关,更和我们的遗传基因,原始记忆,深层记忆密切相关。

(二)情绪引发自主神经的调节

根据现代脑科学的研究,人的大脑是由脑干,边缘叶脑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脑干又称生存脑,生命中枢。掌管心跳,呼吸,睡眠,消化系统等;边缘叶脑又称情绪脑(情感脑),掌管着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大脑皮质又称认知脑,掌管逻辑思维,语言记忆,理性分析等。边缘叶脑是一个信息指挥部,它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不断地从不同的身体器官接受信息,调节身体的生理平衡。心率,呼吸,血压,食欲,睡眠,激素分泌,免疫调节都服从它的指令。“自主”的意思等同于“自动”。也就是说,这部分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器官的运作,是不受我们的思想意识所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其中,副交感神经系统主管的是机体的生长,治疗与保养。人体大部分自动进行的事情,都是由它来掌控,比如:心脏的跳动,呼吸,消化,体内代谢等等;交感神经系统被称为“战斗或逃跑”系统,它在生物遇到外在威胁或生命危险时,及时拉响“警报”,迅速组织机体应对外在的危险。虽然我们启动它的情况较少,但是它在人体疾病和健康方面作用相当重要。当外在的压力让感受到“不堪重负”时,焦虑,紧张,恐惧,沮丧等不良的情绪就会产生,大量的情绪能量,使得交感神经系统会立即拉响体内警报。此时,你的身体立即处于超负荷的压力状态,体内所有的能量资源都运用到应付处理危险情境方面,所有的细胞也暂时停止了正常的生长、治疗和维护。这种状态下,氧气和营养无法满足机体细胞的需要。同时细胞内的废物和毒素也不能正常排出。如果我们长期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中,或者情绪状态大起大落,变化剧烈,在这种超负荷的压力状态中,细胞失去了正常的营养代谢,它的功能活动逐渐丧失殆尽,机体的疾病由此产生,愈加严重。

二、情绪状态变化对有机体的影响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苦恼、烦闷、忧愁、痛苦的状态时,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进化来的情绪为什么会致病?情绪的基本功能是生理性的还是社会性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科学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生理学家认为情绪是生物体对环境中的威胁做出反应,过度地反应导致生物体机能异常;社会学家们则以为情绪是个体与社会群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媒介,异常的社会压力会导致异常的个体机能;认知心理学家则以为情绪是认知系统与生理系统之间的调节系统,不合理的认知评价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过度的生理反应。虽然,学者们的角度不同,但是都认同一个基本原则,在应激事件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中,情绪是最直接的中介调节因素,情绪的性质与强度决定着心理与生理两者之间的交互模式,情绪状态的变化与长期或者过度不良反应会导致个体产生疾病。

三、情绪状态调节的意义

情绪带有主观性质,每个人都能对自己施加影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人们都知道情绪与大脑的皮下组织有联系。情绪的兴奋产生于大脑的深部后,扩散于整个有机体,在心脏、血管及其它重要器官的工作中留下痕迹。借助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切实可以做到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景个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情绪调节方式与免疫系统功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够引起免疫功能的增强,而消极的情绪调节能够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Levenstein et al.,2000),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应对日常情绪问题,或积极寻求情绪支持,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增强。个性显得易激动、紧张、烦恼,并且神经过敏,喜怒无常,以及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克制敌意,抑郁者,比其他人容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免疫抑制性倾向者常表现为与人接触不良,无警觉,不能表达情感,这些人通过心理因素(如应激)或某些外因(如病毒、感染)刺激,免疫功能会低下,对某些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易感。反之,善于约束自己的人,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外界环境,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乐趣,能对抗烦恼、悲痛、忧郁等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从而在遇到不利因素时并不增加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常伴有免疫调节机能紊乱,会出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改变。用心理及精神药物治疗能逆转对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催眠、暗示等方法能增强白细胞杀灭细菌的能力,并能改善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影响的详细机理仍在深入的研究之中。一般认为是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复杂网络而产生作用。为维护、改善我们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必要对我们的个性、心理状态作适当的调整。

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才是调节自己情绪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若心情愉快、舒畅,生活态度乐观、豁达,则人体免疫功能活跃、旺盛,可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学习和生活,且易导致各种身心疾患,所以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合理宣泄,调控不良情绪,内部调节可以通过个体自我暗示、深呼吸、体育运动等进行生理、心理、行为调节。外部调节可与朋友谈心进行人际调节,爬山、游泳等进行自然调节。前苏联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悦都是如此,可使身体发展、健康。”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并且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免疫系统调节能量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能量之源
Staying healthy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