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1-12靳开颜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关键词:气瓶高中化学化学

靳开颜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青松中学,辽宁 沈阳 110000)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属于化学必修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穿插实验教学的目标就是希望学生可以系统的理解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流程,这相当于将理论知识进行了延伸,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也使学生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如何做才能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优势呢?以下是笔者自己的体会。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1]虽然让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能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比如,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效果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个气球实验,并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当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学生首先看见的就是五颜六色的气球,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去思考这些气球的用处,并迫不及待的去实验。这个实验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观察不同反应下气球膨胀的速度快慢和相同时间下气球的大小。虽然实验简单,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学到很多知识,并锻炼自己的能力,收效很好。

二、添加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探究的动力源泉,而兴趣来源于对知识的疑惑。我们教材中大部分的实验都已经将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和具体方案呈现出来了,学生只需要按照教材上的文字依次进行就可以得出结果了,但是这样的实验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趣味性也不够强。[2]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设置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乐趣。比如我们在教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时候需要做一个探究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实验,课本中为我们呈现的实验是先将铜和铁这两种金属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并在中间放置一个电流计,再将金属片分别放进稀硫酸中,依次观察实验现象。教材中的实验很具有代表性,但是趣味不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实验材料换成音乐贺卡、橘子、番茄等水果电池。水果电池的电流很小,但是这种电流身体还是可以感受到的,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将两级导线放在舌尖上感受电流,连接之后会有一种麻麻的感受,这个奇妙的实验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产生很大疑问,这时我们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去探究教材中的实验,最终观察到铜片上出现了气泡,而电流计的指针偏向了铜片的方向。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和科学家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了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了实验的乐趣。

三、改进实验装置,强化实验效果

翻阅高中化学课本我们会发现,教材中列举的大部分实验都比较简单,实验现象也比较明显,易于观察。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实验存在着反应时间过长、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或者容易失败的状况,面对这些实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完善实验装置,让实验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师在开展相关实验之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并自己先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最佳的实验效果。比如,高二化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铜和浓硝酸的反应实验,如果按照课本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铜片放入浓硝酸中之后学生无法控制反应的速率;2.实验产生的气体量太多,既浪费了化学药品,反应之后无法充分吸收还会造成大气污染;3.反应过程中常常出现倒吸的现象。而改进之后的实验流程为下:1.将3-5ml 的浓氢氧化钠装入集气瓶里;2.用砂纸摩擦细铁丝,并将其放入青霉素瓶子里;3.将青霉素瓶子放进集气瓶;4.用胶头滴管吸取约1ml 的浓硝酸,并通过自制的泡沫瓶塞插进集气瓶里。慢慢将浓硝酸加进青霉素瓶子里,我们会立即发现铜丝表面出现了大量的气泡,而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并由红棕色的烟雾不断从青霉素瓶中飘出,直到填满了整个集气瓶。反应完成之后,静置几分钟后,集气瓶中的气体会逐渐变浅,最终变成无色。这个实验装置更简单,同时操作也不复杂,实验现象明显且出现快速,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里就观察到效果,节省了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教学优势也很明显。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实验教学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教材中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气瓶高中化学化学
我国气瓶安全状况分析与讨论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