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2019-01-12钱海丽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关键词:小朋友创设情境

钱海丽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挂兰峪学区东区小学,河北 承德 067300)

数学新课准提倡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改变练习方式。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教学“10 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我把0—9 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教学“连加连减”时,教师提前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小组学习,引导共同合作

小学生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两个学生合作开始。“数一数”就让两个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认识物体”,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四、引导质疑,促学生发展

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如有一题是讲幼儿园买面包,一个班15个学生买哪两盒合适,有三盒供学生选择:6 个、8 个、9 个,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两个给老师吃。而在计算连减时,有学生依生活实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其实这些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足见,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学会生存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通过学习新课标,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

五、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要让数学适应学生。一个好的厨师要考虑应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我们要改造数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得它适应学生的学习。让数学恢复它质朴的、自然的、由繁到简的、生动有趣的本来面貌。数学本身是简单的,为什么非要把它复杂化呢?复杂得让学生听不懂、说不清,又用不上!如果让学生来适应数学,而不是积极改造数学,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就无法挖掘,学生创造力就得不到有效地培养。

(二)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

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无目的、无针对性的、无必要的小组讨论,学生毫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知识时,教师创设了一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录像,进行统计。当汇报结果时,学生的结果不同。学生主动找原因,学生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统计数据获得了成功,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样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猜你喜欢

小朋友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