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初探
2019-01-12贾金伟
贾金伟
(河北省盐山中学,河北 盐山 061300)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主要是由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两个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内容都等重要,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物质知识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提高对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的认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一、课改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从我国的社会需要来看: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得将来所需的所有知识,学校教育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过去,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知识教育,没能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创造力源于人的个性,教育不能培养没有头脑的机器零件。
(三)从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高中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文化教育转变,这使得高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都要有所改变。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在于教肓要使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我们的教学理念该如何转变呢?
本人认为首先要改变教师教法,改变课程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教法,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如讲授《杠杆》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开始,教师表演生活中在木板上钉钉子,但钉的不合适,问同学该怎么办?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起下来,用手行吗?从而引出应该用羊角锤把铁钉起出来,接着出示软柄的羊角锤行吗?应该用什么样的呢?这样创设出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引起学生共鸣,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用学生身边的小物体,完成一些新奇的小实验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电荷》一节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把气球在衣服上或头发上磨擦几下,就把它粘在了黑板上。此时学生会感到十分好奇,像变魔术似的,急着想知道里面怎么回事,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探索、学习,加之老师稍加分析就会收到明显效果。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做实验之前,教师要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理解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来展现给学生,这就是演示实验,虽然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将演示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实验过程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将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重要场所,如果实验室只是用来做一些课堂实验,其利用率是不高的。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望,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施展身手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便利。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有效地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及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为变革是漫长的旅程,它注定是一条崎岖不平、充满荆棘的道路,其中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很难预测。因为“在路上”,所以,遇到困难和矛盾都是在所难免的,然而追求与探索不会终止。在实践中反思,能让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能让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