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如何提升初中生阅读素养

2019-01-12梅娜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课文

梅娜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七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群文阅读是在课堂内,把议题作为线索组合多文本进行师生共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群文阅读追求阅读速度和阅读策略,注重思维的激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拒绝所谓“标准答案”,而是在某一弹性区间进行生与生、师与生的对话与交流,通过不断交流交换彼此的思想,从而达成集体性共识。因此,具有一定时间限制,且能供师生交流的课堂是群文阅读的最好场所。在单位时间内,每个主体都充分激活思想,彼此间差异和认可同存,最终在互相吸收、反思评价中,达成集体阅读和集体建构的目的。

一、选材方面:注重选材多样化

统编教材选择的文本材料与以往教材相比更加丰富多样,并且依据不同篇目的难易程度和体裁形式进行科学编排。仅仅是七年级上册,涵盖的文本体裁就已经十分广泛,从叙事抒情散文、古代诗词、现代诗歌、文白兼有的小说到贯穿中外的寓言故事等均有收录。除了上述的主体篇目,课后还涵盖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如《春》后的“比喻”的点拨,进一步区分了明喻、暗喻和借喻;《陈太丘与友期行》后对于“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的扩充,让接触古文不算太多的七年级学生对古代常识有更多了解;《再塑生命的人》其后跟的则是“动词”,这丰富了学生们的语体知识等等。统编教材还加入了更多非连续性文本,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中要求学生将《散步》一文填写到课本给出的流程框中,梳理情节的同时,也完成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创作,同理还有本单元完整的一页给同学们创建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以及第四单元最后的“资料夹”等。从这些选文中可以看出,统编教材的编者对一些可能有着不足之处或者不适应初中生学情的文本进行了及其严谨的审查、考证、修补,反复考量,重新修正。统编教材选文上的多样化与精益求精,与群文阅读所选的多个文本应具备的特点相一致,为群文阅读的课内选篇奠定了基础。

二、阅读量方面:扩充阅读量

贯彻新课标倡议 新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旨在让学生能够加大阅读量,并向真实的阅读情景靠拢,并非处于一种间断性、零碎化的阅读。从七年级上册看,总共有 24 个课题,看起来内容并不算多,但实际上有不少一些课题下涵盖好几篇文本,如《散文诗二首》《寓言四则》等。除此之外,教材还设计了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每个专题下设 4 首古诗。因此,统筹上述进行计算的话,教材内的阅读篇目数量也算相当可观了。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和“自主阅读推荐”提到的书目累计有六本,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除去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目,教材里部分课文后面还有“积累拓展”和“阅读提示”等板块,也为学生提供了部分可阅读的书籍或者文章,例如外国名家诗选《泰戈尔诗选》、纪念白求恩的相关文章《我们的英雄时代》、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秋夕》《七夕》《鹊桥仙》等。可以看出,统编教材不仅强调课内阅读,更把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课本之外,把阅读形式从一篇迈向多篇甚至是整本书,增大阅读量的同时也使学生接触的作品类型更加丰富。

三、能力培养方面:聚焦阅读方法,提供阅读策略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原来部分内容或者形式进行了重新定义,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改变之前“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划分,用“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进行替代。这种变化强调学以致用,具体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借助部分教材文本习得其中涉及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并能够将这些阅读方法、阅读策略进行迁移,自行运用到其他文本的学习中去。

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不仅在名称及教师指引方面存在差别,其实在教材进行内容和板块时就已经进行区分。每一篇教读课文后面都设置了从“预习”到“补白”等多个板块,旨在激活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望,引领学生思维延伸与扩散,补充学习必须具备的某些知识内容,以及最重要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上的点拨与指引,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学习重点,有助于他们对阅读目标的准确把握,并显著提高其阅读自觉性。对比来看,自读课文就没有这么复杂的板块设置和题目练习,取而代之的是“阅读提示”等具有针对性的板块,不重基础知识和巩固练习,而把焦点聚集在方法策略的提示和如何品味好词佳句的范例上。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仅被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牵绊住,从而给予他们更多时间与空间去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和相关策略。同时在“课外阅读”中带领学习者设置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持续锻炼提升自学能力,展示出思维的梯度性,促使学习者把策略与方法真正内化为能力,培养语文综合素养。除此之外,之前所提教材“名著导读”部分不仅会进行经典书目推荐,还会依据该书特点在“读书方法指导”中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点拨,在“专题探究”中设定不同专题给予学生多元化阅读视角,并在“精彩选篇”中节选部分文字片段供学生感受体会。以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为例,《朝花夕拾》是整个初中阶段的第一本推荐书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是其聚焦的重点,该部分点出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压力增大等因素使经典作品距离生活越来越远的不良阅读现状,明确经典作品能够“丰富人生感受”“思考人生问题”等价值所在,并向学生提供查阅传记评论,了解作者作品、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引领学生沟通课内与课外,以期他们在课余时间自主感受名家名篇;《西游记》则根据作品自身特点将重点放在“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上,在进行细腻感受、透彻理解、广泛联想时可以进行精读,部分与阅读目的无关、套路雷同等片段则可选择略读,通过点拨与指导旨在让学生在阅读长篇作品时能够自觉将两种阅读方法交替运用,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