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与剪纸艺术的有效融合
2019-01-12蒙丽
蒙丽
(望谟县石屯镇打岩小学,贵州 黔西南 552302)
引言:
剪纸艺术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智力与动手能力,同时加大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积极在小学美术中设置剪纸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与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进而达到学生审美意识提升的目的。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剪纸艺术融合的意义
美术教学是能够提升学生艺术文化修养,并且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修课程,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思想能力进行的培养。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括了生活上能够接触到的資源,同时也包括了各种能够反映我国风土人情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艺术资源。剪纸艺术的表达形式是通过纸质材料以及剪刀共同合作完成的,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留下了优美的线条,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剪纸艺术所使用的材料简单、便宜容易获取,不对时间、空间有过多的要求与限制,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可以大范围的推广,拥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剪纸艺术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了解剪纸文化,提高教师与学生艺术修养
美术教育中引进剪纸文化,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科学梳理与介绍剪纸文化,并且还要在剪纸文化教育与学习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剪纸中承载的传统文化,结合教师的指导,详细掌握剪纸类型,并且熟悉剪纸具体操作步骤,既要突出剪纸艺术,同时又要将剪纸的不同风范展现出来。当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剪纸教学内容,配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达到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尤其是剪纸艺术中,包括剪纸、烫纸、撕纸等。小学阶段学生的操作能力有限,并且剪刀等尖锐性的工具应用带有一定危险性,所以在小学剪纸艺术中,教师适当融合撕纸教学,辅助小学美术剪纸教学。
教师传授剪纸技巧期间,需要更多的与生活贴合,从简单逐渐递进到困难,在不断递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剪纸能力与审美意识、传统文化掌握不断提升。教师必须提前为学生示范剪纸动作,并且在剪纸动作示范过程中必须保证自己的操作规范,学生效仿教师的剪纸动作,不断将其与美术内容融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剪纸方法,接触更多的剪纸题材,创新学生美术意识,并且发散学生美术思维。剪纸文化的传递与讲解,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积极向学生展示民间剪纸艺人的剪纸技巧,拓展学生对剪纸文化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剪纸文化的积极性。
(二)带动学生学习剪纸的主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剪纸文化教育氛围
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小剪刀”剪出“大艺术”,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剪纸艺术的了解与掌握,学生必须具有主动意识,能够主动去接触与学习剪纸艺术。这方面就要求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剪纸方式,带动学生对剪纸文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剪纸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结合,利用美术知识营造轻松愉悦的剪纸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会坚持太长时间,尤其是一节课程的后期,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出现明显变化,对于这种情况,传递美术知识的同时,利用剪纸艺术改善枯燥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
(三)详细讲解剪纸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剪纸操作能力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剪纸文化的介绍与剪纸方法的讲解,必须做到详细、突出。尤其是剪纸方法中的操作技巧,以传统艺术展现的方式,利用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剪纸技能。小学生对新奇的东西充满好奇心,教师抓住这一关键点,积极在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渗透更多新鲜事物,比如设定游戏环节、播放视频以及讲故事、唱歌谣等,营造热烈的剪纸氛围,激发出学生艺术情感的同时,指导学生将这种情感赋予到剪纸操作上。当然循规蹈矩的剪纸对学生吸引力不大,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在剪纸中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原有剪纸图案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教师选择单一的剪纸图案,根据单一的剪纸图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剪出更多图案。以春天为主题,春天花朵盛开,有桃花、杏花、梨花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剪出自己想象的春天。学生想象力激发,打好需要剪的图案草稿,并且按照自己的构思,将图案操作全部剪出来,与同学共同努力,营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春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民间剪纸资源引进其中,丰富剪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剪纸掌握范围。剪纸文化作为民间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包含很多艺术性,教师通过民间剪纸资源的介绍,让学生更透彻的体会剪纸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挖掘更多剪纸美术元素,提升学生的剪纸能力。
综上所述,小小的剪纸艺术中蕴含着大智慧。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剪纸文化,两者的结合,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与动手能力。利用对剪纸文化的了解与剪纸技巧的掌握、剪纸操作的实践,学生真正从中体会到剪纸文化隐含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帮助美术教学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