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很大,但还没有达到西方最高水平
——靳尚谊先生专访
2019-01-12采访人李雅洁
采访人:李雅洁
时间:2019年7月26日
油画艺术:您能否谈谈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这70年来中国油画发展的大致情形?
靳尚谊: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开始学习油画,正式开始学习油画是在1955年。到1957年,我学了2年油画。那个时期中国油画的整体水平较弱,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前几十年社会比较动荡,经济不太好,在当时学习油画的人很少,所以其时的油画发展很慢。那个时候最早学习油画的是20世纪初留法的那些人;他们回来之后设立了沿用西方模式的美术学校,这样才正式开始培养一些油画方面的人才。
整体来看,最初的30多年,油画发展得比较缓慢,培养了一些人,但是人很少,并且最早开始学习油画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人只是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在创作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为什么呢?就以我自己为例来说吧,在上艺专的时候,其时的课程设置就不是很完备,有基本的课程,比如像是素描、写生,等等,但是没有创作课。因为就当时的社会需求来讲,并不需要专门的创作人才,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只有构图课,而并没有专门的创作课。
50年代开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始进行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在1959年建成的,虽然是在 1961年正式开馆的,但是50年代初就做准备了。这些博物馆里面需要油画,因此,50年代初开始,国家供给材料、提供稿费、组织人员进行历史画创作,我的老师像董希文、罗工柳、王式廓等人,由此开始了历史画的创作。油画这时候开始发展,当然发展得很慢,作品也还并不是很多。
所以总结50年代的中国油画发展的整体情况是这样: 50年代到60年代国家博物馆收藏油画,促进了中国油画的发展。然后1960年到1964年举办了两三次全国美术作品展,并且大约在1961年,中国美术馆建成,这样就有一批反映生活的油画作品出现了。五六十年代到“文革”,还是中国油画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中国的油画虽然主要是跟苏联学习,但是跟欧洲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油画的三门课程完全建立起来了,素描、油画写生、油画创作,这对于其后培养油画人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了“文革”时期,画国画的人少了,画油画的人特别多,主要是工农兵学员画毛主席像。“文革”期间举办了两次美展,第一次是1972年,一些年轻的学生像是陈逸飞,还有画《鲁迅》的那个广州的学生——汤小铭等,都画油画,画得不错,有了一些影响;另外有很多工人画油画,也画创作,特别是和毛主席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创作挺多。
到了八九十年代,因为外国很多绘画形式、风格都传入了国内,所以中国油画开始从现代主义绘画中吸收养分,这对于风格的多样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创作的风格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个人的东西很多了,画家们开始根据个人的情绪来反映客观世界了。
2000年后中国油画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了,对于油画语言的研究更透彻了,画的人多了,现在非常多,2000年扩招以后学油画的人非常多,样式也很多了。当然后来又有了当代艺术,观念、装置的作品,整体看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很活跃。
油画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了几批革命历史画的创作,这在当时具有怎样的影响?
靳尚谊:我的老师——董希文、王式廓分别画的《开国大典》和《血衣》,影响很大,当然还有罗工柳画的《地道战》《毛主席在井冈山》,詹建俊画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些都是挺重要的作品。
这时候开始学油画的人就非常多了,也是因为大家看到了苏联举办的两次美术展览,见到了许多以前没见过的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场地,中国没有举办过任何展览,平时大家也看不到什么油画作品。直到1960、1961年,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才建成、开馆; 1964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规模很大,所以那个时期中国油画开始繁荣了,学油画的人非常多,这就为中国油画往后的发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油画艺术:您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马克西莫夫训练班是怎样的情况?您对这个训练班的历史作用有何评价?
靳尚谊:马克西莫夫训练班的学员学习的内容跟去苏联留学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当然留苏学员去的时间比较长,他们学习的时间是六年,马克西莫夫训练班学员学习的时间是两年。但是也是因为这样,留苏的学生最早在1958年才回国,我们这些马克西莫夫训练班的学员1957年就毕业了。在训练班学习了两年以后,以我为例,通过油画写生,我对室外光、色彩了解了,也对素描的整体要求、作用清楚了。再说创作课程,有两种:一是肖像画创作,我完成了一张肖像创作;二是多人物的创作,自己选题材。通过这两个课程,我对肖像画创作和多人物的创作严格的过程完全清楚了,就是掌握了关于选择题材、确定构图、画定稿、画色彩稿、收集各种素材、放大,一个很细致的创作的过程。
总之,不管马克西莫夫训练班也好,去苏联学习也好,都对于了解西方油画,从初步到全面地掌握油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油画艺术:您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中国油画的发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靳尚谊:初级阶段,多人物的创作刚刚开始,有若干幅好一点的作品,但是数量很少,一个全国美术作品展展出的作品不到一百张,恐怕只有几十张,那时候规模小,画的人少,是这样的状况。
油画艺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油画提倡称 “油画民族化”,您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靳尚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油画有了发展以后,开始提倡这样的方针和政策。为什么提倡呢?因为希望将中国的文化注入油画当中,也就是现在说的文化自信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个过程,这是政府的提法,但是并不是强制执行的,这只是一个希望,我们也希望这样做。
那时,我们因为刚学油画,水平还不够,管不了这些。有的画家做得好,比如我的老师董希文画的《开国大典》,就做得非常好,这是因为他既有中国文化的修养,油画也很熟练,在构图和造型上都很好,又吸收了民族的文化。吴作人的《齐白石肖像》也好,虽然是西方的油画,但构图格式是中国肖像的方式,这都是很好的。
这是方针,方针你能做就做,做不了就不做,对于我们而言得先解决油画基本语言、造型、色彩的问题。虽然那时候学了两年,根本不行,根本不懂,懂了画不出来,我用了很多年,在毕业后用了五年时间才解决素描问题,色彩用的时间更长。所以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思考什么民族化的问题,油画语言掌握好了,再慢慢来;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将油画民族化是不一样的。
到了现在,只提出文化自信的问题。其实,民族化搞得好不好不在于提倡,而在于画家有没有这个追求,他有没有懂得中国油画,懂得深不深、透不透,他的油画语言能不能达到一个高度,他愿不愿意这样做,这都是画家自己的问题。
油画艺术:您认为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油画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靳尚谊:我以前没有出过国,改革开放了,我在1979年就出国了。去了德国,在西德看了很多欧洲的原作,后来我又到美国、日本,看了很多原作。80年代中后期,我又访问了法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去了国外,看到好东西了,对我们的油画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不看欧洲的原作,光在那听老师讲,看点中国人画的几张画,不容易进步;看得多了,眼界就提高了,讲的道理也就懂了,落实了。所以在改革开放后看到欧洲的原作,对我们的油画创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油画艺术:您认为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横向比较起来有没有自己的特点?
靳尚谊:有一点自己的特点,不明显,当然还没有完全达到西方的最高水平。
油画艺术:您认为这70年来中国油画在“油画语言”的探索上有没有新的进展?
靳尚谊:有很大进展,但没有达到西方的最高水平。
油画艺术:您认为中国油画当前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靳尚谊: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色彩、构图都有问题。
油画艺术:您刚才还提到了一些现有的当代艺术,例如装置艺术等,您觉得它们对油画的发展会不会有一些影响?
靳尚谊:按道理说这是另外一个品种,它跟油画没关系,但是我们中国有一部分人认为它就是油画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