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测图技术课程教学优化与实践

2019-01-12陈好宏马铭苟长龙赵效祖刘建国柳卫斌杨晋强

中国建材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数字职业

陈好宏 马铭 苟长龙 赵效祖 刘建国 柳卫斌 杨晋强

(1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四维测绘工程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3甘肃大禹九洲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

1 前言

近年来测绘科技发展及装备不断更新,先进的装备、技术和工艺日新月异,高职现有数字测图技术课程内容已经明显落后,为解决这一问题,让课程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与生产一线同步,我院积极对接行业,探索与企业深度合作,引入先进的装备、生产方法和技术手段,优化整合更新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企业能够用、用的上、用的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2 数字测图技术课程整合与优化

2.1 课程简介

《数字测图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我院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数字测图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数字测图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其技术路线和方法,按规范要求完成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任务,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总结,并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满足建设项目对自然资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GIS应用需求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

2.2 课程整合与优化的思路

高职院校以各种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主导、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课程的主导内容,弱化学科系统性,保证学生学习的课程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1]。数字测图技术原课程内容基本以章节为学习模块,现有教材部分内容明显落后于生产一线,已经不能满足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本次优化的思路就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发展确定课程目标,构建以实际生产项目技术路线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建立由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贴近生产一线的新课程资源。课程团队就本课程教学优化与实践课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接实际生产的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引入主流生产模式、技术和方法。一是通过到企业调研学习,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资源中引入先进技术和方法,强化信息化测图的内容;二是删减了部分过时落后的内容,如经纬仪测图内容;三是因近年来测绘类标准规范版本更新较多,在教学过得中及时加入新的版本内容,避免因标准规范引用错误,造成实际生产过程质量问题;再就是按生产实际技术路线序化课程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化的体验式教学。

2.2.2 与产业对接整合优质课程资源

根据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对接产业、企业。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环境、技术人员、工艺装各、生产过程、管理方式等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宝贵教育资源[2]。通过校企合作,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3]。与企业合作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学习同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现新时期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其中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数字测图模式、作业方法与硬软件条件等,根据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选取。在教学中,引入了行业先进的生产模式,成熟的技术流程,开发出动画、视频、课件、习题、试题、技术动态等教学资源,知识、技能、方法均与产业高度契合,并根据技术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3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的遴选上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课程内容设置符合岗位群的要求,课程教学服从实际工作的需要,明确把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提炼归纳作为课程设计主线。

在数字测图技术课程整合优化中,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引入先进的技术路线和方式方法,重构课程结构,开发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教学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工程测量专业的“测、算、绘、用”专业能力为目标,确定以“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典型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导向,采用先进模式和工作流程,将课程划分为数字测图基础、数字测图和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三大模块和10个任务,如技术设计、图根控制、平差计算、数字测图、数字成图等,模块独立,任务接续,充分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技能延续性,内容实用性与实践性强。使学校课程体系与生产实践保持同步,增强学校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4]。

3 课程教学优化与实践

3.1 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构建课程教学过程

基于真实工作流程,序化教学任务模块。以项目为载体,构建仿真的学习情境,以实际工作任务内容组织课程环节,合理安排各单元教学,根据工作过程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具体工作任务建立有机的联系。由具体的工作任务提出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讲授、学习、练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数字化测图任务模块环环相扣,任务接续,上道工序没有完成,不允许进行下一步工作,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通过知识教学和岗位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3.2 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学生主体的能力培养

在数字测图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体验式教学,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如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教学手段的更新,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角度考虑,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问题导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实践探究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任务导向体验式的教学,在教、学、练过程中分组手把手教学,强化完成任务能力训练,融入和创新了“学徒式”教学模式。

3.3 加强课程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增强教学效果。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件库、习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突出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课件,让学生在课堂、课后、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即可通过手机端、电脑端等信息化网络平台上查询、学习、学做,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主观能动作用,在分析解决问题上有了良好的助手。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参考文献以及教学录像等在网上开放,充分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作用,使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生的成为手头的“参考书”和“良师益友”。

3.4 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学实施二个“结合”,即:知识、技能、素质结合,教、学、做结合。充分利用学院实训条件,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加强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建设,通过引入企业生产案例和任务,围绕真实任务展开实战情景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变成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和岗位能力。通过理实一体的任务化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职业素质和能力。

3.5 考评机制能力化、职业化

团队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初步建立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考评体系。考核方式由原来理论考试,改革为强化过程考核,即课程的每项任务都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和权重,考评内容和指标要求均参照职业资格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每项任务都有考核知识点和习题,操作技能部分有相应的技能训练任务,如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数字成图、工程应用等,每一项任务又是一个考核内容,考核不通过的不能进行下一项任务,通过过程性考核,对学生提高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在数字测图技术课程整合与优化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共建资源的优势,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形成了以应用技术为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开发,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内容;构建了工学结合的理实践一体化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完成了数字测图技术课程课件、教案、网络资源的建设;构建了一支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的教师队伍,为该课程的继续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高职教育是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应用,教师应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获得,让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数字职业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职业写作
答数字
我爱的职业
数字看G20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