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学生的特点及相应管理对策探究
2019-01-12刘卓
◎刘卓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学生的特点
(一)缺乏纪律性,自主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高职院校艺术学生大都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他们选择学习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相较于高中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而且很多课程在户外进行,比如摄影、写生等。因此,高职院校的艺术学生普遍比较懒散,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积极,缺乏自律性。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是很重视,逆反心理严重,再加上他们家庭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存在高消费、攀比的现象,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对自己的生活都缺乏计划性。不少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经常早退、旷课。
(二)自我意识强,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
高职院校艺术学生一般都是从小接触艺术教育,个性比较突出,并希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一切,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存在较强的自我意识,追求与众不同。从艺术学生的穿着打扮上可以看出,他们不论是行为还是思想上都是追求个性的,且具备一定的创造力。
(三)专业能力强,基础知识方面相对较弱
艺术学生由于擅长自己所学的专业,因此他们的专业能力很强,也大都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愿意花时间在专业学习上。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将专业作为自己的“护身符”,对基础文化课知识不是很重视,采用无所谓的态度。这就导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思辨能力较差。
(四)缺乏目标性,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
由于艺术学生的家庭条件还算比较乐观,因此对他们而言,生活中很多的东西他们都能够得到满足,这就导致他们对于理念以及信念的追求意识较低。这种缺乏生活和学习目标的行为,致使其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对未来迷茫,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不明确,即使有些学生制定了未来目标,但是在行动上没有执行,这些都是高职院校艺术学生身上存在的特点。
(五)社会经验少,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艺术学生由于自身眼高手低,毕业后走入社会往往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希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他们好高骛远,社会经验又少,又倾向于选择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的工作,不愿意从零做起。然而,自身与社会接触的经验特别少,理想与现实带来的差距使其难以接受。在毕业后选择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处在自我欣赏状态中,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六)学习能力弱,学习基本功底相对不足
高职院校艺术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比较熟悉,也非常热爱,在自己的专业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文化课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再加上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认为学好专业课就能获得好工作,因此只是在专业课学习上更加认真、努力。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基本功底相对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有原因,高职院校艺术学生身上存在的特点也是有迹可循的,通过分析艺术学生身上的特点我们可以挖掘出以下几种原因。
(一)社会、学校及家庭客观因素
首先,人是存在于社会中的群体型个体,不是单独存在的,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不良思想以及行为影响着高职院校艺术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再加上,艺术学生本身比较敏感,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以及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到他们,对于他们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素养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学校这一外界环境其实也是一个小社会,虽没有大的社会环境那样复杂,但是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不容小觑。学校中的学生良莠不齐,而艺术生的自控力本身就差,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例如,一个宿舍的学生上课经常旷课、迟到,那么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和学习的同学也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影响,最差的结果便是整个宿舍都养成这种学习态度。
最后是家庭因素,很多家长外出挣钱,对于子女的关心不及时,在教育和管理方式上存在不足。还有一部分艺术学生交由祖辈抚养,这种年龄上的差距使得他们观念上产生重大冲突,虽然能够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但是心理层面的教育却没有落实,整体教育和管理显得力不从心,这种隔代教育的方式对于艺术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二)艺术专业本身的特点因素
艺术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具有自己的个性和鲜明特征,还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由艺术专业的特征决定的,这样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造性,才能引起与观众的共鸣。我们从艺术专业的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为了学好自己的专业,他们追求个性与美,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性因素,虽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主观上的想法并不能算是一种理性的判断,片面追求个性也是不提倡的。
此外,艺术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化比较突出的特点以及艺术专业的特征,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进而衍生出的单独授课和辅导的方式,极易养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成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目的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这样会使艺术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本身,缺乏应有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艺术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首先,艺术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进入大学并不是真正想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是单纯为了一张大学文凭,动机不纯,结果便可想而知。
其次,学生自控力不足,过度放纵自己。比如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虽然原因来自多方面,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快上课睡觉、打游戏,或者索性不来上课。久而久之,这种坏习惯便很难改正,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之路。
再次,艺术学生在意志品质上较弱,害怕面对困难,怕吃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并不是第一时间去克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只能学习较浅层次的内容。
最后,很多艺术学生由于专业学习需要,很早便独立生活,这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但是学习和生活上的开支交高,而且为获取创作灵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比其他学生多。这些都导致他们心理压力较大,极易产生偏激情绪,或者过于自信,心态不沉稳。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学生的特点及相应管理对策探究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艺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律性普遍较差,但对于感兴趣的学科表现得比较积极,而且喜欢追求时尚,对于社会现象也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偏偏对标准式的课堂充满极大的逆反心理。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从授课形式上进行改善,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开设特色专业选修课,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他们的个性化特征,另一方面还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文化课学习,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
(二)发挥社团的作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社团符合艺术学生爱好广泛其个性突出的特点,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让艺术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调节他们的思想情绪。例如,鼓励街舞社团、绘画社团、模特社团、舞蹈社团等开展比赛,激励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能够发展学生的爱好,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获得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生思想品质
高职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行为懒散、思想随意的弊端。学校针对艺术学生身上的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惩罚制度执行。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的制度管理应人性化,考虑师生情感关系这一层面。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张弛有度的管理,能够在给学生一定自由空间的同时,形式必要的约束,一方面实现艺术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还不能抹灭艺术学生身上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等优点。
(四)增加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管理科学性
艺术学生的管理需要艺术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关注艺术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由于艺术学生自尊心较强,特别是刚入学,看到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非常优秀,他们自身的优越感就会降低,教师如果没有注意到学生心理上的这一变化,那么长期下来学生会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因此,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敞开心扉,帮助学生解决好心理问题,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五)渗透职业规划内容,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高职院校艺术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问题,在对艺术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还应渗透职业规划方面的内容,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高职院校艺术学生专业水平比较高,但是就业面却比较窄,而且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缺乏规划性和目标性。基于此,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职业作出规划,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定制的目标而努力。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艺术学生本身具有特殊性,学校不能采用严格的管理形式来约束他们,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因此,通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发挥社团的作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生思想品质;增加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管理科学性;渗透职业规划内容,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等措施,逐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塑造艺术学生的人格品质,趋利避害,使其发挥出无限潜能,促使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